②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③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都是先求中午离去44人 后剩下的人数,再求现在滑冰的人数,只是第二种方法列出了一道 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④教师: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只有加、减法的算式,应按从左到右依将次计算。
板书:72-44+85 =28+85 =113(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加、减混合计算的脱式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根据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再比较解答过程,发现知识,体验计算过程,理解计算顺序。〕 (3)探究例2
①出示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 计接待多少人?”
教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②你会怎样预计6天接待多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再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并各自列出综合算式。 ③指名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算式。学生汇报时可能会有两种不 同的方法。
方法1:先算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再求6天接待的人数,列 式为:987÷3 ×6
方法2:先算6天里有几个3天,再求6天接待的人数,列为: 6÷3×987。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列式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④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两道算式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呢?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小组中议一议,明确:只有乘、除 法的算式应按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⑤师生共同完成答题过程,板演时教师强调计算步骤书写格式。 板书:987 ÷3 ×6 6 ÷3 ×987
=329 ×6 =2 ×987 = 1974 (人) =1974(人)
⑥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试着用递等式算一算。 a. 75-9+23 37+56-24 b. 75÷5×16 27×16÷4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议一议。 教师指几名学生板演解答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归纳计算顺序。
教师:通过前面的教学,你们认为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出同一级运算的计算顺序。
(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根据计算体验,总结归纳出同一级运算的计算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三)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第5页下面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
教师指几名学生板演解答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8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堂作业 第8练习一第2、3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例1:72-44+85 例2:987 ÷3 ×6 6÷3×987
=28+85 =329 ×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不仅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还形象地展示了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以及递等式的书写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