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人类有多种感觉器官,能对周围世界产生各种感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视觉产生在视网膜
B. 痛觉对人体是一种有害的感觉 C. 嗅觉产生在大脑
D. 味蕾对固态物质的刺激比较敏感
2. 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3. 下列关于声音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C. 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第4题)
A.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 当阳光射入水中时,下列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A. 光的方向 B. 光的速度
C. 光的方向和速度 D. 光的颜色
6. 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 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 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7.在市区的学校为防止噪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最合适的是() A. 学生戴耳罩听课
B. 禁止市区任何声音的发生 C.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学校中的教室窗户安装真空玻璃
8.2012年5月21日早晨,温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第8题)
A. “”形 B. “” C. “○”形 D. “△”形
9.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色散 C. 光的反射 D. 凸透镜成像
10.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 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 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玩游戏时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手影——光的反射
B. 皮影——光的直线传播 C. 倒影——平面镜成像 D. 摄影——凸透镜成像
12. 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底片分别如下图中的甲和乙,则()
(第12题)
A. 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位于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保持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
(第13题)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凸透镜成像 D. 光的直线传播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
B. 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 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D. 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15.如图是天文望远镜成像示意图。来自远处的光经过物镜与目镜时,发生的光学现象是(B)
(第15题)
A. 物镜处反射,目镜处反射 B. 物镜处折射,目镜处折射 C. 物镜处反射,目镜处折射 D. 物镜处折射,目镜处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 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 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他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地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 。
17.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我们看到光屏上只出现红光。如图丙所示,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片绿玻璃片,则光屏上只出现____光。
(第17题)
18. 茂名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到处都有天然湖或人造湖,湖中映着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
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湖岸边绽放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中黄花 (填“吸收”或“反射”)黄色光,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 的缘故。
19.如图,小丽和小宇两同学用1根棉线、2只纸杯制作出“土电话”,通过“土电话”能实现门窗关闭后教室里外的通话。
(第19题)
(1)“土电话”主要是通过 传递声音的,说明固体能传声。
(2)小宇听“土电话”传过来的声音,能辨别出小丽的说话声音,表明“土电话”传声没有改变声音的 。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表明像与物的 相同。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第20题)
21.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 __(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填序号)
①照相机 ②放大镜 ③投影仪 ④潜望镜
(第21题)
22. 如图所示是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时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则入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的大小是 ,玻璃在界面的____(填“左”“右”“上”或“下”)边。
23.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第23题)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3)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 (填“会”或“不会”)移动。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4.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米,试在图中准确画出:
(1)平面镜的位置。
(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
(第24题)
,
(第24题解)
25. 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自己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