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5.关于自行车上应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车的刹车闸把是一个杠杆 B.车轴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C.车座的形状是为了减小人对车座的压强 D.脚蹬子上刻有条纹是为了增大人对脚蹬的压力
【考点】杠杆的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
(2)车轴中的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 (3)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4)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
A、车的刹车闸把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用较小的力可以把车子刹住,故A正确;
B、车轴中安装的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故B正确; C、车座的形状做成鞍马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C正确;
D、脚蹬子上刻有条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脚与蹬子的摩擦,不是增大压力,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自行车是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它上面有很多物理知识,在平时的学习时要注意把相关的知识和自行车联系起来.
6.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 B.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 C.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
.
.
D.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 【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分析】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可判断.
【解答】解: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且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故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故甲带负电.对照选项可知,只有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从丙的带电情况入手,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性逐个分析判断即可.
7.下列哪个物理量是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之一( ) A.导体的长度 B.导体两端的电压
C.导体中的电流 D.导体实际消耗的电功率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分析】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和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消耗的电功率大小无关.
【解答】解:导体电阻大小和导体的长度有关,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消耗的电功率大小无关.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知道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如图所示,是小明常用的一个插线板.他在使用中发现: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断开时不发光,插孔不能提供电压;而在开关闭合时指示灯发光,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根据上述现象,你认为指示灯、开关和插孔的连接正确的是( )
.
.
A. B. C.
D.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
【分析】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串联电路的用电器互相影响.
【解答】解: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闭合时会发光,插孔正常通电,说明开关同时控制灯泡和插座,灯泡和插座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如果两者并联,开关应该在干路上;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正常通电,说明灯泡和插座之间是并联的,开关接在灯泡、插座和火线之间控制火线使用更安全,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是判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方法之一;家庭电路中,开关控制用电器,开关一定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既能控制用电器,又能保证使用安全.
9.如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B. C. D.
【考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分析】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就要看图示的情景能否满足①闭合电路;②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两个条件.
【解答】解:磁极间的磁感线是从N极指向S极,由图可知,A、B、D中的导体运动时都会切割磁感线,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
只有C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故选C.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以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以下估算中不合理的是( ) A.我们教室里空气的质量约为400kg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D.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约为2000 Pa 【考点】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
A、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10m、9m和4m,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大约为m=ρV=1.29kg/m3×10m×9m×3.5m=406.35kg,接近400kg.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体重在G=500N左右,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S=500cm2=0.05m2左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故选D.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多项选择题
11.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
=1×104Pa.不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