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
知道在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知道实像都是倒立的,可能放大或缩小;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
【解答】解:A、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所以A说法正确. B、实像可能放大或缩小;虚像是放大的,所以B说法错误. C、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所以C说法正确.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像越大,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A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并搞清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要更善于总结,在成实像时,满足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12.用一个动滑轮在5s内将一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3m,拉力为150N,则( ) A.使用动滑轮所做的有用功是450J 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0.6m/s C.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66.7% D.拉力的功率是180W
【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功率的计算. 【分析】题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s=2h. (1)利用W有用=Gh即可求有用功; (2)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上升的速度;
(3)根据s=nh求出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由W=Fs求出总功,利用效率公式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4)知道时间,利用P=求拉力做功功率. 【解答】解:A、W有用=Gh=200N×3m=600J,故A错; B、物体上升的速度v==
=0.6m/s,故B正确;
C、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n=2,绳端移动的距离s=nh=2×3m=6m, W总=Fs=150N×6m=900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
×100%≈66.7%,故C正确;
.
.
D、拉力做功的功率:P总=故选BCD.
==180W,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动滑轮有用功、速度、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
13.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R1和R2中的某个电阻其“I﹣U”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是10Ω
B.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4V C.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0.4W~3.6W 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30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1)根据图乙可知电压和电流值没有为零的坐标,据此判断乙图为R1的“I﹣U”图象,当滑片位于左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R1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的电压,读出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根据P=UI求出R1的最大电功率;
(2)当滑片在最右端时,R1与R2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R1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电压,然后得出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根据P=UI求出R1的最小电功率,然后得出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电压和电流值没有为零的坐标,故乙图为R1的“I﹣U”图象, 当滑片P在最左端时,R1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的电压U=6V,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最大I=0.6A,R1的电功率最大, 由I=可得:R1==R1的最大电功率: P1=UI=6V×0.6A=3.6W;
(2)由图可知,当滑片在最右端时,R1与R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0.2A,R1两端的电压U1=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
=10Ω,故A正确;
.
所以,R2两端的电压: U2=U﹣U1=6V﹣2V=4V,
则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4V,故B正确; R1的最小电功率: P1′=U1I′=2V×0.2A=0.4W,
所以,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0.4W~3.6W,故C正确;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2=
=
=20Ω,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和电压的规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欧姆定律的应用,难点是根据图象结合电路图得出U﹣I图象表示的对象并能正确的分析图象.
三、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小明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看到窗外景物向后飞驰,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火车(或乘客) .当火车匀速行驶时,小明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他下落时会落在起跳点的 原地 (“前方”、“原地”或“后方”).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
【分析】(1)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解答】解:(1)窗外景物是被研究的物体,看到窗外景物向后飞驰,窗外景物是运动的,窗外景物和火车(或乘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火车(或乘客)为参照物; (2)列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小明从车厢地板上竖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列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地. 故答案为:火车(或乘客);原地.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由参照物能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惯性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中要注意细心观察,认真领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
.
15.一个容积为2.5L的塑料瓶,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植物油时,植物油的质量为 2 kg,用此瓶一定 能 (选填“能”或“不能”)装下同质量的水.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已知瓶子的容积2.5L,装满植物油时,容积2.5L就是植物油的体积,又知油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 可求植物油的质量.
根据m=ρV可求得用这个空瓶是否装下同质量的水. 【解答】解:由题意知,V油=V=2.5L=2.5dm3=2.5×10﹣3m3, 根据ρ= 可得植物油的质量:
m油=ρ油V=0.8×103kg/m3×2.5×10﹣3m3=2kg. 水的密度大于植物油的密度,
根据ρ= 可知,同质量的水的体积小于植物油的体积,所以,用这个空瓶 能装下同质量的水. 故答案为:2;能.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2.5L就是装满植物油的体积;计算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16.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车在水平路上前进400m,马的水平拉力做了3×105J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 750 N,车受到的重力是 20000 N.(g=10N/kg) 【考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重力的计算.
【分析】拉力可以用功的公式W=Fs计算;马车受到的重力利用G=mg计算. 【解答】解: 由W=Fs得马的拉力: F==
=750N;
马车的重力:
G=mg=2000kg×10N/kg=20000N. 故答案为:750;20000.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功的公式的应用,注意拉力和重力不在同方向上,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