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狭义的构形实际上只指纯粹的词尾形式,如英语中动词词尾表示动词的时、体、态等。 4.下列对于语义的模糊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的词义是不精确的 B.语言中所有的词语都具有模糊性
C.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D.模糊现象往往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 E.模糊现象往往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则是清楚的 5.语料库包括( ) A.用于一般检索的语料 B.用于一般统计的语料 C.未标注任何附加信息的加工文本 D.标注了一定附加信息的加工文本 E.标注了一定附加信息的原始文本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个名词解释都必须举例。)1.符号 2.社会方言 3.义素分析 4.句法范畴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什么是反义词?它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它包括哪些类型。 2.什么是语法手段?它包括哪些手段及其主要的小类? 3.简要说明汉字字体的演变史。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汉语拼音字母a在普通话中有四种不同的读音:
但说普通话的人都把它们当作一个音,在汉语拼音方案中也用一个字母a来表示:田,tián;园,yuán;爱,ài;干,gàn;八,bā;家,jiā;牢,láo;房,fáng。请结合语音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
2.下列是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阶段的特点。请依照儿童语言获得过程进行排序,同时对每一时期儿童语言获得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说明。 A.“凯瑟造房子”、“放卡车窗户” B.分辨不同感情的声音 C.“宝宝、床”、“猫觉觉” D.分辨出[bak]、[mak]、[ek]、[ok]的不同 E.“大灰狼与狐狸一起抓小兔子” F.看到爸爸喊“爸爸”,看到爸爸的鞋也喊“爸爸”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具体例子,说明语总体结构的固定性和整体性。 2.为什么语音、语汇、语法的演变是不平衡的?
浙江省2006年10月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44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语言学家或政府部门可以对语法规则做出统—的规定或将其简化。( ) 2.词和语都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 )
3.语的结构的固定性,表现在语往往有特殊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
4.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母语的原有基础,即注意不同语言的共性,同时也要尽量排除母语的种种干扰,即注意不同语言的个性。( ) 5.一种语法形式可能对应多种语法意义。( )
6.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几个发展阶段。( ) 7.共同语的形成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都已掌握这种语言形式。( ) 8.汉字是惟一一种到今天还在继续使用的自源文字。( )
9.克里奥耳语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 10.一部分思维活动完全可以摆脱语言独立进行。(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因此不同的语言符号之间都是独立存在、互不联系的 B.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因此语音、语法的演变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因此不具有强制性 D.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也具有强制性
2.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叫做( ) A.惯用语 C.谚语
B.成语 D.歇后语
3.下列例子中各个句子长度不同,但只需应用一条规则就可说明了,因为它们各自都始终是相同的“主语+谓语”和“动词+宾语”结构的套叠。如:a.小李来过了。b.小王知道小李来过了。c.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来过了。这类现象说明了( ) A.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C.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B.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D.语法规则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4.人工智能与一般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不同是( )
A.它能够理解人说的话和能够像人一样说话 B.能做一切人指令的工作 C.能进行判断和分析 D.能自动翻译
5.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 C.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B.文字等同于书面语
D.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有一定的影响
6.汉字“颖”属于下列哪一种造字法( ) A.象形 C.指事
B.会意 D.形声
7.下列关于“楔形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形文字的得名是因为在泥版上压印出的字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 B.楔形文字不如刻画出的文字象形 C.楔形文字的初始字符大多是象形字 D.阿迦德人并没有继承楔形文字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代汉语中的文字既是语素,又是词
B.现代汉语常常利用古汉语的词语来创制新词,因此文字本身能够创制语言中的新词新语 C.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文字系统,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D.文字拓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9.几种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主要通过 的方式实现。( ) A.语言转用 C.双语制
B.推广民族共同语 D.单语制
1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最突出的一种现象是( ) A.语法规则的借用 C.语音规则的借用
B.地名、人名的借用 D.词语的借用
11.关于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口语和书面语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系统,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B.书面语是对口语的忠实记录,是口语的复制品
C.与书面语相比,省略某些语言成份而不会影响理解和交际,是口语的一大特点 D.与口语相比,省略某些语言成份而不会影响理解和交际,是书面语的一大特点 12.目前关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问题,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 A.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
B.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C.语言对思维有一定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 D.思维对语言有一定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语言决定思维 13.下列关于人的大脑与语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大脑不具有单侧化的现象 C.人们处理语言时使用大脑的右半球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认知活动主要是指抽象思维活动 C.人的思维认知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
B.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 D.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 B.人们处理语言时使用大脑左半球 D.大脑左右半球都有处理语言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烟头”是( ) A.单纯词 C.复合式合成词 E.偏正式合成词
2.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C.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与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完全一致
D.人们平时所说的“语法”一般是指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语法的一些规则 E.语法规则是指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 3.下列词组中,属于动宾词组的是( ) A.克服困难 C.吃食堂 E.吃大碗
4.下列关于“字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字符”指的就是文字符号 B.字符包括“音符”和“意符”两大类 C.音符最初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成的 D.意符最初是由已有的音符转化而成的
E.“字符”不仅仅指文字符号,也包括一些更广泛的符号体系,如化学符号、旗语等 5.关于思维与语言的起源问题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B.打毛衣 D.写得好 B.合成词 D.附加式合成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