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如下(都在通常条件下进行):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一、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SO2 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通常为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
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SO2),易液化(沸点为-10℃)。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备注: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SO2、CO、氮的氧化物、烃、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2)化学性质:
① SO2 是酸性氧化物:
KMnO4(H+)、Cl2、Fe3+、Br2 、H2O2、HNO3SO2② 还原性:SO2中S为+4价,可与强氧化剂(如氧气等)反应生成+6价的S:
1)
2)能使溴水褪色: SO2 + Br2 + 2H2O ===H2SO4 +2HBr 3)与H2O2反应: SO2 + H2O2 === H2SO4 4)SO2在水溶液中能被KMnO4(H+)、Cl2、Fe3+、HNO3等氧化,
SO2 + O2 <==== > 2SO3加热催化剂
③ 氧化性:SO2中S为+4价,可以降低,表现出氧化性,但氧化性很弱:
SO2 + 2H2S ===3S↓+ 2H2O
④ 漂白性:SO2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分解,从而恢复原来的颜色,即漂白作用是可逆的。常用于实验室对 SO2 气体的检验 备注:漂白原理类型:①吸附型: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
(包括胶体) ②强氧化型:HClO、O3、H2、Na2O2 等强氧化剂漂白——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 ③化合型:SO2 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3)酸雨——硫酸型酸雨: 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含硫酸的酸雨称硫酸型酸雨;含硝酸的酸雨称硝酸型酸雨。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 ①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作用下,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溶于水后形成硫酸:
SO2 + O2 <==== > 2SO3 SO3 + H2O === H2SO4加热催化剂KMnO4(H+)H2SO4
②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直接溶于水并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下生成硫酸:
SO2 + H2O 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第 1 页 共 8 页
2)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
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另外还来源于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硫酸工厂释放的尾气等。 3)脱硫措施:
① 石灰石-石膏法脱硫(钙基固硫法):
CaO + SO2 = CaSO3, SO2 + Ca(OH)2 = CaSO3 + H2O, 2CaSO3 + O2 = 2CaSO4 ② 氨水脱硫:
SO2 + 2NH3+H2O=(NH4)2SO3, 2(NH4)2SO3 + O2 = 2(NH4)2SO4
上述方法既可除去二氧化硫,还可以得到副产品石膏(CaSO4·2H2O)和硫酸铵(一种化肥)
会形成酸雾,不利于SO3的吸收。所以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得到发烟硫酸。
尾气中SO2的处理:用氨水处理后,再用硫酸处理:
SO2 + 2NH3+H2O=(NH4)2SO3, SO2 + NH3+H2O=NH4HSO3 (2)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黏稠、油状液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98.3%的浓硫酸沸点为338℃,属于典型的难挥发性酸,密度为1.84g·cm-3。
浓硫酸难挥发,故可以制取易挥发性酸,如:
(1)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与碱、
碱性氧化物、活泼金属、盐都能反应。如: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可用于酸洗除锈
(2) 浓硫酸的特性:
● 热点链接:如何稀释浓H2SO4
在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玻璃棒缓缓地倒入烧杯的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若将水倒入浓H2SO4中,浓H2SO4密度比水大,溶解时的放热作用使水沸腾而使H2SO4溅出)。
① 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作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的干燥剂,如H2、O2、CO2、Cl2、HCl等。还可以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水。
备注: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2、HBr等)。 ② 脱水性: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 H、O 按照 2∶1 的比例脱出,
2NaCl + H2SO4 ===Na2SO4 +HCl↑加热2、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1)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制硫酸
三原料、三阶段、三反应、三设备:
三原料黄铁矿或S三阶段造气:SO2SO2接触氧化吸收SO3三反应三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含热交换器)吸收塔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S + O2=== SO2点燃高温空气98.3%浓硫酸SO2 + O2 <==== > 2SO3 加热催化剂SO3 + H2O == H2SO4
热交换器的作用:预热SO2和O2,降低SO3的温度,便于被吸收。 98.3%浓硫酸的作用:如果直接用水吸收SO3,SO3与水反应放热,
第 2 页 共 8 页
生成水,是有机物变黑。浓硫酸可用作许多有机反应的脱水剂和催化剂。 C12H22O11
12C+11H2O
(5)几种重要的硫酸盐:
③强氧化性:
1)浓硫酸可以将许多金属氧化(铝、铁、铂、金除外):
金属 + 浓硫酸 → 硫酸盐 + SO2↑+ H2O
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其强氧化性由+6 价的 S 引起,而稀硫酸的氧化性由 H+引起 (故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H 前面的金属)。
备注:上述反应中,Cu是还原剂,H2SO4是氧化剂。H2SO4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表现氧化性和酸性H2SO4的分子格式比为1:1。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后反应就停止。
2)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如C、S、P等。
浓H2SO4的还原产物通常为SO2。正是由于浓H2SO4的氧化性,所以浓H2SO4与金属反应均没有H2产生,也不能用浓H2SO4制备(或干燥)一些还原性气体,如:HI、H2S等。 3)与低价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反应: H2S + H2SO4 (浓) ==S↓+ SO2↑+2H2O 2HI + H2SO4 (浓) ==I2↓+ SO2↑+2H2O 2HBr + H2SO4 (浓) ==Br2+ SO2↑+2H2O
(6)浓硫酸和稀硫酸的鉴别方法:
1):取等重量的样品,放置在天平两端,并暴露在空气中,下沉一端为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 2):取样,将样品倒入水中,并插入温度计,升温的一个是浓硫酸。 3):插入铁片,没什么现象的是浓硫酸,持续冒气泡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使铁钝化,阻止两者反应,稀硫酸则不能。所以可用铁器装浓硫酸。 4):放入炭块,膨胀的是浓硫酸,没反应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5):插入铜片,反应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是浓硫酸,没反应的是稀硫酸。同样因为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6):取等体积样平,密封放在天平两端,重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密度较大。 7):晃动观察,稠的是浓硫酸,透明均一的是稀硫酸 。 8):放入5水硫酸铜,颜色退去的是浓硫酸 ,没反应的是稀硫酸 。
第 3 页 共 8 页
同样因为浓硫酸 具有吸水性。
S + 2Na == Na2S,将S和Na混合,研磨可爆炸。
Fe + S ===FeS 2Cu + S ===Cu2S加热加热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硫的存在及物理性质:硫以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和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存在。硫是淡黄色松脆的晶体,俗名硫磺,熔点112.8℃,沸点444.6℃,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不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 -2 价:H2S、Na2S、FeS; +4 价:SO2、H2SO3、Na2SO3
+6 价:SO3、H2SO4、Na2SO4、BaSO4、CaSO4 、FeSO4
(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2SKMnO4(H+)、Cl2、Br2、Fe3+、I2、Br2 、H2O2、HNO3、O2、H2、C、金属等
S + Hg ===HgS 在常温下进行,常用于除去撒落的汞,且汞显高价。
与非金属反应:
H2 + S(蒸汽) === H2S加热
3)0价硫到+4价硫:
S + O2 === SO2 点燃
0SO2H2S+4SCl2、Br2、Fe3+、Br2 、H2O2、HNO3、I2、O2、C、金属等4)+4价硫到0价硫:
SO2 + H2S ===3S↓+ 2H2O 5)+4价硫到+6价硫: +6催化剂SO2 + O2 <==== > 2SO3 S加热
反应举例:
1)-2价硫到0价硫
硫化氢不完全燃烧:
硫化氢通入卤水中:H2S + X2==S↓ + 2HX (X代表CL、Br、I)
现象:卤水溶液褪色,产生淡黄色沉淀。
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Na2S + Cl2 ==2NaCl +S↓ 2)0价硫到-2价硫 与金属反应:
点燃H2S + O2 ===2S↓ + 2H2OSO2 +X2 + H2O === H2SO4 + 2HX ((X代表CL、Br、I) 2H2SO2 +O2 === 2H2SO4 (酸雨的酸性由弱变强的原因) 6)+6价硫到+4价硫:
浓硫酸被还原,一般生成SO2。
总结: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规律: ① 邻位转化规律:-2价S <==> 0价S <==> +4价S <==> +6价S
第 4 页 共 8 页
② 越位转化的特例:
H2S+ O2===2SO2 + 2H2O点燃
③ 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二氧化硫与浓硫酸不反应,故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气体。
S + 2 H2SO4(浓)===3 SO2 + 2H2O加热溶于水。
化学性质:N2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
N2 + O2 ===2NO N2 + 3H2 ======2NH3 N2 + 3Mg===Mg3N2催化剂放电高温高压点燃
④ 归中反应规律: (4)含硫化合物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相互转化:
① FeS + H2SO4(稀)===FeSO4 + H2S↑,FeS + 2H+==Fe2+ + H2S↑ 实验室制备H2S气体,采用固-液反应不加热制气体装置或启普发生器)。
H2S有毒,有臭鸡蛋气味,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② H2S + 2NaOH ==Na2S+ 2H2O
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H2S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③ Na2SO3 + H2SO4(浓)=== Na2SO4 + SO2↑+ H2O
实验室或工业上制取SO2的原理。
④ Na2SO3 + H2SO4(稀)=== Na2SO4 + SO2↑+ H2O
不用稀硫酸制取SO2的原因是SO2在稀硫酸中溶解度较大。
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1、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1)氮气:
存在: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小,难
所以雷雨会生成NO。
氮气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应用:化工原料(合成氨、制硝酸等);保护气(填充灯泡、保鲜水果、粮食的保存等);冷冻剂(超低温手术、超导材料的低温环境等)。 (2)氮氧化物:
①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中毒原理与 CO 相同),密度略小于空气,微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为NO2:2NO + O2==2NO2
② NO2:红棕色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氧化性较强,易与水、碱等反应: 3 NO2+H2O===2HNO3+NO
2 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NO2 + 2KI ==I2 + 2KNO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NO2 N2O4(NO2和N2O4之间可相互转化,故通常测得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其实际值。)
氮氧化物有:N2O,NO, N2O3,NO2,N2O4,N2O5,其中N2O3是HNO2(亚硝酸)的酸酐,N2O5是HNO3的酸酐。 (3)硝酸型酸雨:
① 形成原理:3 NO2+H2O===2HNO3+NO NO + NO2+H2O===2HNO2
主要来源:氮肥的生产、金属冶炼、汽车尾气等。
第 5 页 共 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