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麻痹→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上睑下垂、
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调节反射消失、复视。
滑车神经麻痹→上斜肌。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复视。
展神经麻痹→外直肌。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复视。
三条神经受损→眼球固定、无复视,见于海绵窦血栓、眶上裂综合征。
【核性眼肌麻痹】脑干内,可选择性损害个别神经团出现分离性眼肌麻痹,常伴有脑干内临
近结构的损害,常可累及双侧。
【核间性眼肌麻痹】内侧纵束综合征。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双眼向
病变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震颤,辐辏反射正常。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双眼向病
变同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辐辏反射正常。
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背盖部病变。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也不能外展,对侧眼
球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
【核上性眼肌麻痹】皮层侧视中枢。
在皮质损害→刺激性病灶:双眼凝视健侧、破坏性病灶:双眼凝视患侧。
在脑桥损害→刺激性病灶:双眼凝视患侧、破坏性病灶:双眼凝视健侧。
14、【球麻痹的鉴别】
真性 假性
共同 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强哭强笑 无 有
咽部感觉障碍 有 无
咽反射 消失 存在
下颌反射 无 亢进
锥体束征 无 有
舌肌萎缩 有 无
病变部位 舌咽、迷走神经核/神经 双侧皮质脑干束
15、上肢病理反射:是锥体束受损最重要的特征性表现。
Hoffmann 征、强握反射(grasp reflex) 、下肢病理反射: 、Babinski 征:、Chaddock 征、
Oppenheim 征;Gordon 征,
16、意识障碍可由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双侧大脑皮质损害造成
1 Broca失语(表达性、运动性失语)【优势侧额下回后部】口语表达障碍(谈话非流利、
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
2 Wernicke失语(听觉性、感觉性失语)【优势侧额上回后部】听理解障碍(听不懂别人和
自己的话、口语表达语量增多但混乱割裂,缺有意义词汇)
3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
10、【视野损害】
视神经损害→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视交叉损害→正中部:双眼颞侧偏盲、整个:全盲、外侧部:同侧眼鼻侧偏盲。
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损害→下部:对侧视野同向性上象限盲。
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完全损害引起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同侧视野的中心部常保
存,称黄斑回避现象
脊髓半切综合征: 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觉、温觉丧失,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① 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② 交叉性感觉
障碍(三叉神经脊束主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③ 同侧Horner征(交感神经下行纤
维受损);④ 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舌咽、迷走神经受损);⑤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
体或小脑受损)。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变侧展神经和面神经瘫,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及中枢性舌下
神经麻痹。
Foville综合征:表现为病灶侧外展神经瘫与对侧偏瘫,常伴有两眼向病灶侧协同水平运动
障碍(双眼凝视偏瘫侧)。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脑桥基底部双侧梗死,表现为双侧面瘫,球麻痹,四肢瘫,不能
讲话,但因脑干网状结构未受累,患者意识清楚,能随意睁眼闭眼,通过睁闭眼或眼球垂直运动
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即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其分支供应中
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表现为① 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② 意识障碍;③
对侧偏盲或皮质盲;④ 严重记忆障碍
17、大脑两套循环(颈内动脉前循环、椎基底后循环),一个willis环(双侧大脑前、颈内、
大脑后、后交通A,以及前交通A).前循环(颈动脉系统):额叶、顶叶、颞叶大部、基底神
经节和内囊。2.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颞叶内侧和下部。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之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