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教你如何做清水混凝土建筑(多图)
清水混凝土建筑以其精细的细部处理、简洁而富有韵律的立面效果、朴实自然的沉稳意蕴,书写着具有东方禅意的空间诗篇。清水混凝土建筑是怎样诞生的?如何驾驭清水混凝土使其达到理想的效果? 清水混凝土
所谓清水混凝土,是指不再使用其他装饰、装修手法,将拆模后的混凝土直接作为建筑外表面。建筑师往往利用混凝土的表面质感——粗糙、光滑或特殊的表面纹理以及施工留下的痕迹作为呈现清水混凝土视觉的特殊效果。 ↑清水混凝土
保留“施工痕迹”,是一种重要的清水混凝土立面设计手法:通过明缝(凹入混凝土表面的分隔线或装饰线)、蝉缝(模板拼缝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的痕迹)和对拉螺栓孔眼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有规律的图案。
↑应用天窗光影变化塑造混凝土墙面丰富表情
建筑外立面于是呈现为由水平和垂直线条划分的一块块重复的长方形单元,每块长方形上有规律分布的圆孔。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栓留下的孔眼,拆模后经过精心封堵,用模具压制成一个凹陷的圆洞效果。 ↑台湾实践大学设计学院
精心设计的立面效果,使清水混凝土获得了尺度感和韵
律感,真实地反映了建造过程,是结构、材料、构造与施工过程真实而清晰的呈现,也是混凝土建筑美学的基本语言。 ↑法鼓文理学院
清水混凝土工艺主要用材 模板 模板是决定清水混凝土表面质感的重要材料。姚仁喜 | 大元建筑工场在实践过程中做过很多模板制作的模拟,以研究其接合、固定、拆卸的方式。
检查板的材质很重要,劣质的板材会影响混凝土最终的表面颜色。耐水性、屈曲性、耐酸碱性、耐冲击性、吸水率等是检查模板的重要依据。模板的吸水率一般要求较低。 不同的板材最终制成的混凝土表面效果也不尽相同。日本的模板多为黄板,其制成的混凝土表面较光亮,而芬兰板制成的混凝土则呈平光的雾面效果。 ↑芬兰板拆模效果 ↑黄板拆模效果
制作模板时,应确保模板边比木角材退1-1.5mm,以增加组立时单元模板间密合度,减少漏浆所造成的瑕疵。 模板紧结器及固定铁件
模板紧结器及固定铁件用于清水模板组立用紧结器及锁固五金铁件等。 ↑P-CON ↑紧结器
钢筋保护层垫块
施工过程中,选择点状保护层,使其与混凝土结合,以更好达到完成面外观的统一一体。 倒角木压条 上下楼层施工缝梯形木压条用于明缝部分的处理,避免上下楼层相接处不平整的状况。其表面需涂透明漆处理使木材不吸水。 脱模剂
脱模剂能够保护清水模板面,方便拆模,防止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气泡孔的产生。 圆柱钢模/圆柱木模 ↑圆柱木模
圆柱钢模/圆柱木模用于圆柱施工,减少圆模板接缝及元弧度。组合时要考虑安装与脱模。
透明矽利康 透明矽利康用于模板与模板的接缝,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溢出。 螺栓孔固定座
用于墙需与楼板一起灌浆时,采用螺杆吊架将墙模板与楼板模板的一次组立,以防止施工冷缝。螺栓孔的周围极易出现问题。橡胶材质的细节处理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橡胶材质螺栓孔固定件 施工缝用钢网
↑施工缝用钢网(免拆网)用于施工缝(二次灌浆界面),
多断于门框处。
亚克力面板 10mm厚亚克力面板用作机电开关面板预埋亚克力模型板。在清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留机电安装位置,以确保最终完成面平整干净。
PE膜、PE泡棉 60cm宽PE膜用于混凝土拆模后养生及防护。PE泡棉用于柱、墙转角的防护。 捣实木棒
↑外模自制木棒捣实,用于加强混凝土灌浆后捣实及空气引出。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清水混凝土的做法对于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管理流程的要求都非常高,混凝土原料、配比、搅拌、振捣、模板、脱模、养护等都十分讲究。 清水模板P-CON分割施工图
P-CON位置放样预先钻孔,黑色墨斗放样于模板背面,避免黑色墨斗线印制于烤漆模板正面。放样位置要考虑整体拼接效果的统一,并根据板厚、支撑计算结果进行具体调整。 ↑P-CON位置放样图 模板组立
底座用木夹板钉于混凝土面上,经水准仪校正测量3cm水平基准线误差值,按板材所需增补板厚标示于木夹板上,再将单元清水模板吊至已放样墙体位置组立。
↑水平校正 ↑模板组立
钢筋组立位置应事前规划,避免与P-CON位置冲突。垂直背衬加劲材组立,花旗松9*4.5加C型(4.5㎝ ×7㎝)槽钢。第二道横挡背衬材C型(4.5㎝ ×7㎝)槽钢。第三道垂直背衬材T型紧结器铁件置放。第三道加强背衬贯材9*4.5㎝。此道是为加强垂直劲度,及垂直度达100%。最后,运用铁链加钢管支撑固定模板,即一拉一撑使墙模板更坚固以防灌浆时因震动而造成位移。 ↑垂直背衬加劲材组立
为避免混凝土灌浆捣实时造成螺丝鬆动,以施打硅利康固定模板外螺杆紧结器的固定螺栓,以防疏忽造成爆模。 开口部分(如消防箱、机电管路等)于模板背面相对喷漆标记,以利灌浆时加强捣实,避免蜂窝或粒料分离现象 。 模板完成后,铺帆布以维持清洁。 楼梯模板组立及预留筋施作
楼梯与墙在施工上很难一次浇筑完成,因而我们采取先浇筑墙,楼梯位置墙面预留孔位预留筋,楼梯二次浇筑的方式。同时,梯背两端部内做凹造形,在视觉上减少楼梯厚重感,从而使建筑看起来轻盈。每3踏步面开一灌浆口以确保灌浆充分。
↑台湾高速铁路新竹站二次浇注楼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