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中的牛顿是导出单位,B中的焦耳是导出单位,C中的都是基本单位,D
2
中的米/秒、牛顿都是导出单位,所以全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C。
故选:C。
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照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他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 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是什么,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基本的知识,本题较简单. 2.【答案】D
【解析】
解:AC、根据公式a=,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率有关,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
不一定越大,还与时间有关,故AC错误;
B、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化率小,而速度不一定变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则速度会变大,故B错误;
D、加速度就是速度变化率,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率也是指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率是一样的。
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变化率的物理意义相同。
第5页,共15页
3.【答案】D
【解析】
解: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的时间为t,则由v=v0+at得 t=
=
则4s后汽车停止运动,刹车6s内的位移与刹车4s内的位移相等。 汽车刹车2s内的位移为x1=v0t1+刹车6s内的位移为x2=v0t+
=20×
(m)=30m (m)=40m
=20×4+
所以汽车刹车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为x1:x2=3:4 故选:D。
汽车刹车过程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和初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刹车的时间,根据已知时间与刹车时间的比较,分析汽车的运动状态,再选择公式求解已知时间内的位移,最后求出比值.
对于汽车刹车这种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能死套公式,要注意检验解题结果的合理性,往往要先求出汽车刹车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其他计算. 4.【答案】D
【解析】
解:当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同方向时,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即F=4N+6N+7N=17N。
当三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在一条直线,并且夹角可以改变,总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它们合力的最小值为0。 故选:D。
当这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如果三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夹角可以变化,当两个较小力的合力大小等于第三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为零,此时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 当多个力合成时,它们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时,合力最大;求最小合力时,先考虑合力为零的情况.
第6页,共15页
5.【答案】B
【解析】
解:外力F和绳子拉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值反向,从图上看出,合力一定,绳子拉力方向一定,当外力F与绳子拉力方向垂直时,外力F最小,最小值F=mgsin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和外力F处于平衡,运用作图法分析什么条件下外力F最小.
本题是物体平衡中极值问题,通过作图法得到极值的条件,也可以采用数学函数法求解极值. 6.【答案】D
【解析】
解:木块开始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而平衡,则有: f=F1-F2=10-2=8N;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8N; 撤去F1后,外力为2N,故物体仍能处于平衡,故合力一定是零; 故选:D。
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由力的合成可得出静摩擦力的大小;撤去拉力后,根据另一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否静止,则可求出木块受到的合力. 本题是初学摩擦力的同学易错的一个题目,解答本题应准确理解静摩擦力的定义,并能根据受力分析得出力之间的关系. 7.【答案】B
【解析】
解:AB、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间的作用力T=Ma=
.故A错误、B正确。
,隔离对M分析,则m、M之
C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隔离对M分析,有:F′-μMg=Ma,解得T′=Ma′=
第7页,共15页
=-μg,
.故CD错误。
故选:B。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隔离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M、m间的相互作用力.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 8.【答案】AD
【解析】
解:A、质点A前2s内的位移是△s=s2-s1=1m-0=1m,故A正确。 B、在0-2s内质点B静止,第1s内的位移是0,故B错误。 C、质点A在前8s内的位移为1m-0=1m,质点B在前8s内的位移为-1m-2m=-3m,大小为3m,故C错误。
D、位移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故知4s末两个质点到达同一位置,相遇,故D正确。 故选:AD。
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纵坐标的变化量△s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本题关键要理解位移-时间图象上点、线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斜率代表速度.
9.【答案】ACD
【解析】
解:
A、由图看出,A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做匀速直线运动,B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说明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读出,t=20s时刻,A图线的“面积”大于B图线的“面积”,说明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两物体又是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说明B还没有追上A.故B错误。
C、在t=20s前,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两者间距增大,t=20s后,A的速度小
第8页,共1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