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B.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 干处,雨脚如麻来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眼,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涫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 “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 “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 “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3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釆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无车马喧”暗指没有世俗功利的交往,没有繁琐的官场应酬,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色中飞鸟结伴而还的情景。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从大自然领悟到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C.“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2.“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2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1.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2.这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