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文化“走出去”
作者:常丽强 张梦军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07期
【摘要】为了促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本文基于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学模式,构建了“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的五种译介模式,并针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从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传播学
【作者简介】常丽强(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英语教学法;张梦军(1973-),男,湖北云梦人,东北农业大学外语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8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当代小说英译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8WWE583。
中国文学的外译是中外文明对话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建构中华文明形象的重要使命。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手段,而如何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着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当代小说是以何种译介模式进行文化传播,探讨其背后的译介模式。
一、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译现状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模式和传播方式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相比,在西方的受关注度和热衷度明显较弱。中国的古典小说在西方引起广泛的阅读兴趣,作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社会,风俗,民情的主要途径,很多著名的古典小说先后被译成多个版本,在海外出版发行,而中国的现当代小说的英译有待进一步的重视和提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日益升温,中国当代文学越来越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尤以热衷于中国小说的翻译。一些在此期间移居英美的文化学者和知名的汉学家一起致力于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翻译研究和文化传播。 二、传播学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了传播学经典的5W传播模式,其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to Whom)、有何效果(With What Effect)。因为译介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就是从一种文本形式恰当有效地转化成另一种文本形式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首先要选定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