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课件解说词
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 白杨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白杨,来自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今天,我演示的课件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四版上册第五单元的《荷花淀》,这篇文章细致的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战争生活,生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把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教学资源编入课件,画面完美,教师容易操作,学生们又能在轻松愉悦中主动、有效地学习
进入课件的首页,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荷花淀》画册的封皮,画面上人物形象清晰,让学生们得到了有用的信息:《荷花淀》并不是纯粹描写自然风光,而是和战争有关。
课一开始,用一个传说故事来导入新课。伴随着《高山流水》的曲子,老师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导入课文。画面配合故事,营造出很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得出白洋淀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由于我们地处中原,学生对白洋淀地区的状貌不了解,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超链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不仅展现了一幅荷花淀的俯瞰图,而且还添加了一个荷花淀的风景资料片,有图片,有音视频,学生们对荷花淀的了解更加深刻,这确实是个美丽富饶,人之向往的地方。面临日寇的侵略,这里的儿女们不是坐以待毙,任人宰割,通过图片,同学们清晰地看到了他们为了捍卫家园,曾经和日寇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原来,孙犁的《荷花淀》就
-1-
是在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啊!
画面一转,出现了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的青年是谁?图片后面是大片的荷花,应该是当时保卫家乡的战士吧?可从穿着上看又不像。旁边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学生们开始讨论,最后敏锐的学生们猜出这是年轻时候的孙犁在荷花淀。
对作者的简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文字,大家简单的了解了孙犁,但是文字是生硬的,通过图片的展示,同学们又看到了一个慈祥而又乐观的孙犁。
孙犁的小说是诗化小说,在这个课件上配合了一幅水墨荷花图,加之舞动的蝴蝶,清新自然,大家仿佛进入到了孙犁那诗歌般的意境之中。
这篇小说写于1945年的春天,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的副刊上。从孙犁的这段话中学生们可以看出作者说话的风趣,同时还可以体会到这篇小说在当时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且在上个世纪末《亚洲周刊》选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孙犁的小说就被选入两篇,配合图片,学生们记忆更深刻。
这尊雕塑位于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中的孙犁纪念馆,作为“荷花淀派”文学作品的创立人,孙犁的纪念馆被建在这里,图片中端坐着的孙犁雕塑表情安详、目光平静,右手捧着一本书,像是在阅读,又像是在思考,还像是在和人娓娓交谈,同学们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风景秀美的荷花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孙犁的《荷花淀》会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图片跟文字契合统一,学生们陷入沉思。
进入下一个幻灯片,轻松一下,在这个幻灯片中,设计了三个有趣的小问题,同学们在快乐的讨论中得出结论,配合笑脸图片,学生们更加放松,进而转入下一课时的学习。
-2-
通过对《荷花淀》的初步了解,设计一个调查问卷,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出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和时代的隔膜,学生们并不太喜欢这篇文章。在蓝色箭头的指引下,引出这节课的目的。由于学生不明白到底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读,运用链接的形式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操作方便快捷,文字通俗易懂。
既然说孙犁的《荷花淀》是诗化的语言,找学生分别读第一段的自然风光,力求把诗的韵味读出来,学生读完,播放音频朗读,有清丽的图片,有诗化的朗诵,学生们的情操得到了美的陶冶。
面对“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淀美景,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进行解答。课件中插入的画面,风景如诗如画,有助学生理解提出的疑问:既然是这么美的地方,岂能容日寇践踏蹂躏。
红字的问题较难理解,配合高尔基的《海燕》,从反面角度进行引导,画面对比鲜明,加之动态海燕搏击风浪,鲜明的展示出海燕和暴风雨之间是一种对抗对立关系。继而老师进行引导,学生们得出答案:人与环境是一种和谐关系。
接下来由和谐延伸出大自然的破坏,通过互动的形式,学生们了解了大自然遭到的破坏,红色字体引起注意,三个感叹号着重强调,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
唯美的画面容易让人产生遐想和憧憬,更能牵动浪漫的情结。画面中一个女子临水而望,学生们想到了思念和爱情。由此,讲到了《诗经》中的《蒹葭》,琼瑶的《在水一方》,引出了两者都是和芦苇有关,芦苇在中国文化当中象征了爱情,而《荷花淀》里孙犁描写的跳动在女人怀中洁白的苇眉子,飘荡在发际之间的芦花,大家就可以容易的理解出其中的含义。
人与人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举出文中的例子去进一步
-3-
分析,幻灯片中五个例子条理清晰,加上思考问号的图片,避免了问题的呆板和枯燥。进而得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点击跳动的问号找出答案。通过举例分析,得出结论:人与自我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本课用另外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得出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都是围绕着和谐而谈的。这里通过总分图示进行小结,使这节课思路清晰,简单明了,学生易掌握。
最后布置作业。由于我的学生是对口升学专业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要相对高一些。针对高中学生平时只学习不读中外名著的情况,我选择了让他们阅读《老人与海》,然后探讨西方文化精神,因为学生的层次限制,只需浅析即可。
轻轻点击这本书,一幅《老人与海》的油画做背景,配之著作中的一句名言,浑然一体,释放出无穷的力量,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全班气氛达到高潮。
我的演示完毕了,谢谢大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