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巩固提升训练26(高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超拜选右佥都御史代之。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忧.归,再起,仍故职。
四十年擢总督蓟辽副都御史。条上封疆极弊十五事,多从其请。以居庸岔道却敌功,进兵部右侍郎。
明年五月,古北口守将遣哨卒出塞,朵颜卫掠其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赏,副总兵胡镇执之,并缚其党十余人。通汉子惧,拥所执哨卒至墙下,请易其父。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自是诸子迭为质,半岁而代。选驰疏以闻,自诩方略。选及巡抚徐绅等俱受赏。
十月丁卯,辛爱与把都儿等大举自墙子岭、磨刀峪溃墙入犯,京师戒严。帝大惊,谕阁...臣徐阶曰:“朕东见火光,此贼去京不远,其令兵部谕诸军并力剿逐。”明日,选以寇东遁闻,.
为将士祈赏。帝疑,以问阶。对曰:“寇营尚在平谷,选等往通州矣,谓追杀者,妄也。”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膑、溱战殁,镇力战得脱。寇留内地八日不退。给事中李瑜遂劾选、绅与副使卢镒,参将冯诏、胡粲,游击严瞻等,俱逮下诏狱。又二日,寇始北去,京师解严。
初,谍者言寇将窥墙子岭,部檄严待之,而三卫为寇导者绐选赴潘家口。寇已入,选、绅惧得罪,径趋都城,屯东直门外,旋还通州。及遣镇等御,又不胜。内侍家蓟西者,哗言通汉父子实召寇。帝入其言,益怒。法司坐选、绅、诏守备不设律斩,镒等戍。帝谕锦衣朱希孝坐以纵通汉勾贼罪,复下选诏狱。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希孝录其语上,刑部如帝指论选死。即戮于市,枭其首示边,妻子流二千里。绅论死系狱,诏及镒等戍边。帝
第1页 共8页
虽怒选甚,但欲诛其身,法司乃并坐其妻子。隆庆初,始释还。 (节选自《明史·杨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B.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C.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D.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解析:选A。结合上下文,疏通大意,然后根据人名、地名可以断开。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皇帝怀恨他。敌寇逐渐向东,大肆抢掠三河、顺义,包围诸将傅津等人于郑官屯。杨选派遣副将胡镇偕同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攻打敌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丧。具体说来,此人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
C.丁卯,是干支纪年、纪日的方法。干支纪年使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当六十干支轮回一次时又称之为一甲子。
D.阁臣,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自朱元璋废中书省、罢宰相,到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并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替代宰相制的政治机构。 解析:选B。B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错,应为“朝廷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选是嘉靖时期的进士。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在巡抚朱笈被逮捕后,被破格提拔,代替朱笈。独当大任,遂解大同之围。
B.杨选为总督蓟、辽副都御史时,逐条上奏封疆极弊十五事,皇上多采纳他的意见。因居庸岔道退却敌人有功,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
第2页 共8页
C.嘉靖四十一年副总兵胡镇将通汉及其同党十多人捉住,杨选以通汉的儿子来做人质作为释放通汉的条件。从这时起通汉的诸个儿子轮流作为人质,杨选和巡抚徐绅等人都因此受到赏赐。 D.皇帝因听信传言治杨选、徐绅、冯诏守备不设之罪,杨选不承认。皇帝虽然特别恼恨杨选,但只想诛他本人,法司则连带问他妻与子的罪。隆庆年初,他的妻与子才被释放回家。 解析:选A。A项“独当大任,遂解大同之围”错,应为“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大同之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 译文:
(2)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希孝录其语上。 译文: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判断句式,“以”后补宾语“他”,“入质”,做人质;“承”,承认;“止”,通假字,通“只”;“质”,意思同“执”,抓,捉拿;“上闻”,使皇上知道,告诉了皇上;“录”,记录。要注意翻译通畅,没有语病。
答案:(1)通汉是辛爱妻子的义父,杨选想用他来牵制辛爱,要求他的儿子来做人质,才遣还他的父亲。
(2)杨选不承认,只承认抓住通汉父子这件事,并说这件事已经报告皇帝知道。朱希孝记录他的话呈上皇帝。 【参考译文】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捕,越级升杨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大同之围。因父丧回家,再次被起用,仍然任原职。
四十年(1561)提升他为总督蓟、辽副都御史。他逐条上奏封疆极弊十五事,皇上多听从他的请求。因居庸岔道退却敌人有功,进官兵部右侍郎。
第二年五月,古北口守将派遣哨兵出塞,朵颜卫抓住其中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要赏赐,副总兵胡镇将他捉住,并将他的同党十多人捆缚起来。通汉的儿子恐惧,带被抓住的哨兵到墙
第3页 共8页
下,请求交换他的父亲。通汉是辛爱妻子的义父,杨选想用他来牵制辛爱,要他的儿子来做人质,才遣还他的父亲。从这时起通汉的诸个儿子轮流作为人质,半年换一次。杨选急驰上疏报告皇帝知道,并自夸有方略。杨选和巡抚徐绅等人都受到赏赐。
十月十一日,辛爱和把都儿等人大举从墙子岭、磨刀峪毁墙入侵内地,京师戒严。皇帝大惊,告诉阁臣徐阶说:“我看见东边的火光,说明此贼寇离京城不远,下令兵部告诉诸军并力剿除驱逐敌人。”第二天,杨选报告皇帝敌寇向东逃遁,并为将士祈求赏赐。皇帝怀疑这件事,就问徐阶。徐阶回答说:“敌寇的军营还在平谷,杨选等人往通州去了,说追杀敌人,简直荒谬。”皇帝怀恨他。敌寇逐渐向东,大肆抢掠三河、顺义,包围诸将傅津等人于郑官屯。杨选派遣副将胡镇偕同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攻打敌人。孙膑、赵溱战死,胡镇竭力作战才得以逃脱。敌寇逗留内地八天不退走。给事中李瑜于是弹劾杨选、徐绅和副使卢镒,参将冯诏、胡粲,游击严瞻等人,他们都被逮捕下狱。又过了二日,敌寇才向北离去,京师解除戒严。
起初,侦察的人说敌人准备窥探墙子岭,兵部檄文要求严阵以待,而三卫为敌寇引导的人欺骗杨选说敌寇开赴潘家口。敌寇已经侵入,杨选、徐绅恐怕有罪,径直趋向都城,屯兵东直门外,不久返回通州。等到派遣胡镇等人抵御敌人,又不能取胜。内侍住在蓟西的人,纷纷传说通汉父子实际召来敌寇。皇帝听到这个话,更加恼怒。法司以杨选、徐绅、冯诏守备不设之罪按律论斩,卢镒等人贬戍边关。皇帝告诉锦衣朱希孝问杨选放纵通汉勾结敌寇之罪,又将杨选下诏狱。杨选不承认,只承认抓住通汉父子这件事,并说这件事已经报告皇帝知道。朱希孝记录他的话呈上皇帝,刑部按皇帝的意思判杨选死刑。立即在市杀戮,枭首到边关示众,他的妻子儿女流放二千里。徐绅被判死罪拘囚在狱,冯诏和卢镒等人贬戍边关。皇帝虽然特别恼恨杨选,但只想诛他本人,法司则连带问他妻子儿女的罪。隆庆年初,他的妻子儿女才释放回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唯一姑未笄,.
第4页 共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