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罗婕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喜欢汉字,想要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去。有人不喜欢汉字,想要对它进行改革,甚至要把它废除。为什么这两种相反的思想同时存在?客观的答案是:汉字本身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技术性,另一方面是艺术性。
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成的。原始图画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发展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发展成为文字技术。图画艺术是欣赏的,文字技术是实用的。可是,文字从娘胎里也带来了艺术基因,因此文字本身也有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文字要学习容易,书写方便,传输快速,便于打字,便于在电脑上进行文字处理,这些是技术性的要求。文字要写出来美观,要发展成为书法(书道)艺术,悬挂起来装饰厅堂,给人看了得到精神愉快,这些是艺术性的要求。
任何文字都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两面性,可是拼音文字技术性强而艺术性弱,汉字技术性弱而艺术性强。什么道理呢?因为,文字离开原始图画越是近、就艺术性越强,离开原始图画越是远、就艺术性越弱。拼音文字离开原始图画很远了,艺术基因变弱了,所以拼音文字虽然也要求写得好看,可是拼音文字的书法艺术发达不了;在书写技术从手写进而为机械打字、又进而为电脑处理以后,依靠手工的书法艺术退化了。汉字不同,它离开原始图画不很远,比拼音文字至少要接近两千年,因此它的图画基因没有退化。汉字的书法艺术,在其他意音文字如丁头字、圣书字等都退出历史舞台以后,真是独步世界。
文字的图画性和文字的图腾性有密切关系。每一个民族都把自己的独特的文字作为民族图腾,把它作为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标记,把它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于是,造出了文字是上帝恩赐的神话,造出了本民族的文字之神。丁头字是命运之神那勃所创造。圣书字是知识之神托特所创造。希伯来文是摩西所创造。希腊文是何莫斯所创造。婆罗米文是梵天大帝所创造。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仓颉四目,生而知书,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伊斯兰教认为,改变阿拉伯文一个字母就会天崩地裂。中国的传统认为,一点一画无非地义天经。
旧时代各处都有敬惜字纸的劝告书;如果把字纸丢到茅厕里去,那是要雷打的!在这种文字图腾的传统下面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们,看到神圣的汉字被简化了,甚至要把汉字改写成洋鬼子的拉丁字母,心中怒火万丈,那是合情合理的。图腾主义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保护了文字的稳定性,保护了民族的存在和团结。
(节选自周有光《汉字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客观来说,汉字本身具有两面性,所以人们对汉字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态度。 B.文字都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较而言,拼音文字技术性更强,汉字艺术性更强。 C.拼音文字的书法艺术不如汉字,是因为书写技术的不断进步。
D.文字的技术性对文字的实用性提出要求,艺术性则对文字的欣赏性提出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字的图腾性表现在文字是民族自我认同、自我肯定的标记以及民族团结的象征。 B.文字之神是虚构的,仓颉是中华民族造出的文字之神。 C.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认为一个字母或一点一画都是上天恩赐的。 D.旧时代的人们认为不敬惜字纸是要遭雷打天谴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的艺术性是本身就存在的,而技术性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
B.在丁头字、圣书字等意音文字不再被使用后,汉字成了当今世界上唯一仍被使用的意
音 文字。
C.书法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增强汉字的技术性,促进汉字推广。
D.图腾主义保护着文字的稳定性和民族团结,因此汉字被简化是不利于中华民族团结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①,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②之。入,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③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
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
?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史记·赵世家第十三》) 注:①用事:掌权 ②胥:等待 ③填沟壑:古人谦言自己的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趋而坐,自谢曰 谢:表示歉意 .B.君过矣 .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一旦山陵崩 ...
过:过错 尊:使??尊贵 山陵崩:婉称赵太后死
5.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
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B.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
劳∕而挟重器多也。
C.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
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D.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
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秦急攻赵,齐国要以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援赵。赵太后执意不肯交出幼子,严拒
朝中大臣的进谏。尖锐矛盾之下,触龙前去求见太后,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B.触龙具有高超的说话艺术。他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 C.谈话伊始,触龙谈双方的饮食和步履艰难,就完全缓和了紧张气氛。谈到最后,太后
主动要求触龙派长安君使齐为质。
D.触龙提出的“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以及把“爱子”与“爱国”结合起来,让子女有功于国,能自托于国的作法,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7.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②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③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10题。
丰乐亭①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 ①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8. 诗人游春是在早春还是晚春?为什么?(3分) 9. 请描绘诗歌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10.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毛泽东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端,发出了“
, ”的疑问。这一问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3)寻梦? , 。(徐志摩《再别康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母亲的书
琦君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