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为7-9um,最大的小静脉为200-300um,所以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一般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起血管栓塞。配液的针头越大,液体中的胶屑越大,对此问题应引起操作者的重视。
2.5安装输液终端滤器
终端滤器可载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目前我国的终端滤器能可靠的虑过10um以上的微粒,其中以袋式滤器的载留效果最为优异,它对2um、5um、10um、25umde 滤除率分别为97.4%、96.6%、93.4%、100%,与其它滤器相比,具有非常显著
性差异。另外,输液器中的微粒大部分存在于最初流出30ml药液中,而到100ml时,实际已全部流出,因此,也有主张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
3.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方法 3.1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挡针头进到?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
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形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人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择粗直的血管。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噎食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3.2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近年来,有研究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月60°角时,无痛、微痛占94.5%,而用传统进针角度,约30°角,无痛、微痛占76.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因增大进针角度时,进针速度快而痛觉小。
3.3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
输液完毕通常是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防止局部皮下淤血,现在提出正确的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垂直方向,才可避免血液露出血管。同时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 总之,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半个多世纪以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不仅要近期无热原反应,也追求远期反应无微粒、无污染;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