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6、第10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六第3~9题。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表格数据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绘制,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难点: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
投影仪等。
师: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在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1:那么,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2:我们应该做一些调查,然后分析一下数据。 师:怎样统计呢?
生1:全国的数据肯定很大,上海的更有代表性,我们就调查上海的吧。
1
生2:我觉得应该多调查一些年份。
生3:我觉得用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体现变化的情况。 (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师:下面是一个调查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和出生人口数。(出示教材106页例2)
2001~2010年 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 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师:同学们,上海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观察上面的两幅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 师:怎样比较方便呢?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思考中,体会形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结果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2
师:同学们,能说一下你们的绘制过程吗?
生:和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做法相同,我们先根据上面的两幅图,分别描出对应数据的点,标出对应数据,然后连线。
师: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怎么区分啊? 生1: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 生2:我们还给出了图例说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还要写清楚单位,给复式折线统计图加上标题、日期等。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形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1: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或多条折线。 生2:单式折线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图例。
师:观察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出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死亡人口数大于出生人口数,上海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师: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差是自然增长数,上海人口从1995年开始出现负增长。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07页第(3)问,师生共同评析。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像这样,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学
3
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还可以直观地对两个量或多个量进行分析和比较。
A类
以下是淘气和笑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一个星期进行训练的情况。
淘气、笑笑1分钟跳绳7天训练统计图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淘气和笑笑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七天呢? (3)淘气和笑笑的跳绳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4)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B类
下面是“奥运我先行”学生运动会上,五(1)班、五(2)班参加篮球比赛前4场的成绩统计表。
班级得分场次 五(1)班 五(2)班
第一场 50 46
第二场 53 48
第三场 48 50
第四场 49 52
(1)请你根据上表绘制合适的统计图。
五(1)和五(2)班篮球队四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