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十年”
——遂昌县非遗保护工作大事记
2003年
2月,大柘举办车龙表演活动,活动由当地百姓自筹资金、自发组成。
2004年
2月,启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成立普查工作小组,对全县各乡镇、村的民间艺术进行地毯式普查。
4月12日,县委副书记李华、傅保国、县委宣传部长吴筱琳等领导赴石练镇就“昆曲十番”的抢救挖掘,以及新形势下我县民间艺术的弘扬和发展,进行认真调研。石坑口村十番演出队进行了汇报演出。
4月14日,县委副书记傅保国、县委宣传部长吴筱琳、文化局副局长阙绍华一行9人到高坪乡湖莲和塘下两村,检查指导“茶灯戏”挖掘工作。
4月25日,妙高镇黄庄村汇报演出黄庄马灯传统节目“风阳歌、卖花线、看相、补缸、杨六郎告状”等,宣传部副部长胡志晋、文化局副局长张江平等领导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与村两委、民间骨干进行座谈,为发扬黄庄马灯提出建设性意见。
8月17日,石练镇石坑口村举办民俗活动“七月会”,历时16天,活动内容包括昆曲十番、台阁、龙灯等,参观人数近万人。
1
8月,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结束。
9月29日,县民间文化大集活动拉开帷幕。活动历时20日天,内容包括民间艺术灯展、民间艺术品展、民间艺术摄影展、腰鼓舞展演、农村业余剧团和木偶剧团演出、《祖国颂》文艺汇演、畲族婚嫁对歌表演、民间艺术踩街等。
10月17日,2004年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在丽水举行,遂昌台阁参加了“古韵遗风”大型文艺踩街活动。
2005年
3月26日,在文化局会议室召开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会议,会期1天,各乡镇文化站长参加。
4月18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我局签订了丽水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责任书。
4月25日,省文化厅在丽水召开“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保护成果暨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筹备工作座谈会。我局张江平副局长参加。
2006年
2月27-28日,张江平副局长参加了由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市群艺馆承办的全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验收工作交流会暨讲评会。
7月,遂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关于同意增设非物质文化遗
2
产保护工作办公室的批复》(遂编【2006】33号),同意设立遂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设工作人员3人,人员编制内部调剂。
8月28日,遂昌县政府发文公布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遂政发【2006】42号),昆曲十番等10个项目入选。
9月26日,举办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昆曲十番、台阁、车龙等民间艺术精彩亮相。
2007年
1月12日,丽水市人民政府第一批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县昆曲十番、黑陶烧制技艺、茶灯戏、遂昌台阁四个项目入选。
6月3日上午,遂昌县“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平昌广场举办。活动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由民间艺术展演,民间工艺制作展示,民俗物品展览和授牌、颁证仪式四部分组成。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出席讲话,并为遂昌县首批4个文化生态保护区授牌。县领导尹建中、梅伟建、张建伟、马翔华等为遂昌县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10位民间艺术家颁发荣誉证书。
6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县有昆曲十番、茶灯戏、黑陶烧制技艺3个项目入选。
7月3日,全面启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我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有全县各乡镇村级骨干5名、
3
全县乡镇文化员和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及下属全体工作人员,共180余人。省非遗办专家陈顺水授课。
10月30日晚7时,“绿谷之声”遂昌昆曲十番音乐会在丽水市莲都会议中心举行。遂昌昆曲十番音乐会由丽水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遂昌县委、遂昌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市领导楼阳生、焦光华、虞红鸣、陈瑞商、张春法、陈建波、吴永水等及近千余昆曲爱好者观看了演出。
12月20日,遂昌县政府发文公布第二批县级非遗名录(遂政发【2007】117号),岙头八宝灯等18个项目入选。
12月20日,遂昌县人民政府公布赖喜能等10人为第一批民间艺人(遂政发【2007】118号)。
2008年
1月9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在我县遂昌宾馆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志伟和市群艺馆领导,各县市文广新局分管局和群文科科长、遂昌全体普查指导员等共35人。与会期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县景宁县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县遂昌县两位局长结合本县工作情况作了相互交流。
3月3日,丽水电视台“走遍丽水”栏目组来龙洋乡,对茶园拳棍武术、翻“十三楼”等非遗项目进行了拍摄,并针对这些项目的历史沿革、传承状况等方面情况采访了当地老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