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4:43: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B 7.A 8.A 9.D 10.A 11.D 12.C 13.C 14.A 15.B 16.C 17.D 18.D 19.D 20.C 21.C 22.C 23.A 24.A 25.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文字学著作。本书收录篆文935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部首。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 2.《经传释词》是清代王引之所著的虚词著作。本书收录虚词一百六十个,按照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本书只从西汉及其以前的古籍中选取例句。对於虚词的一般用法,解释从略;对於虚词的特殊用法,旁征博引,反覆求证,详加阐述,颇有创见。查阅它,可以了解虚词在两汉及其以前时期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特殊用法。

3.所谓指事,就是运用象征性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的造字方法。

4.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做异体字。如:岳嶽、体體、仙僊、杯盃、绔袴。

5.在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本字不用,而用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因为通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为前提的,所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被借用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如:“蚤”与“早”,常通假,“蚤”是通假字,“早”是本字。 6.隶书是起源于秦代而通行于汉代的一种字体。它分古隶(秦隶)和今隶(汉隶)。古隶通行于秦代至汉初,其笔画虽然开始向平直发展,但还没有完全摆脱篆书的书写形式。今隶通行于西汉至晋初,已经基本上摆脱了篆书的圆笔笔意,而且讲究波势和挑法,比较公正美观。隶书是汉字字体演变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是古汉字和今汉字的分水岭。所以,我们把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作“隶变”。 7.两个音节连缀表义的单纯词叫做连绵词。又叫“联绵字”、“连语”、“謰语”等。如:参差、彷徨、优游、颠沛。

8.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词素组成,其中只有一个词素表词义,另一词素只起陪衬作用,不表示词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义偏于“圃”,而“园”之起陪衬作用。

9.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一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叫做使动用法。简单地说,就是主语使宾语动。如:“齐桓公合诸侯国异姓。”中“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国异姓”意为“使异姓建立国家”。 10.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怎么样,或者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叫做意动用法。简单的说,就是主语认为宾语动。如:“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中“鱼肉”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鱼肉之”即“把他当作鱼肉”。

11.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这类注释常常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证发经注;但有时不免烦琐冗长,使人目眩。

12.反切是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具体方法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如:攀,普班切。 四、词语解释题: 1.揭:举起。 2.恨:遗憾。 3.防:堤坝。

4.其:活用为第二人称代词,你。 5.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满足,是宾语前置。 6.贱、贵:均为意动用法,“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意为“认为仁义之士低贱,认为治狱之吏高贵。” 7.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

第5页共8页

8.死:为动用法,“死国”:“为国家而死”。 9.斃:倒下、仆倒。 10.弟:范围副词,只管。

11.焉:合音词,于此:在那里。 12.稍:副词,渐渐地,逐渐地。

13.鱼肉:名词意动用法,意为“以之为鱼肉”:把他当作鱼肉。 14.爱:吝啬、吝惜。 15.行李:外交使节。

16.戎狄之与邻:与戎狄为邻。“戎狄”作宾语前置。“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17.引领:伸长脖子。 18.勤:辛劳、辛苦。 19.之:活用为第二人称,“你”。

20.颇:程度副词,表示轻微程度,略微、稍微。 21.谁敢怨:“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谁敢怨”:“敢怨谁”。 22.见留:被扣留,被动结构。

23.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4.骨肉:“骨”,名词使动用法,“使骨生肉”。 25.劝:勉励、鼓励。 26.抢:触碰、撞击。 27.给:丰足。

28.感激:感动,奋发。

29.则:如果,连词,表假设。 30.归:使动用法。“归之”:使之归。

31.不我与:不与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2.然而:然,代词,这样;而,连词,但是。 33.加:程度副词,更加。 34.徒:范围副词,只是 35.书:名词活用作状语,“书告”:用书信告知。 36.息:儿子。

37.之:指示代词,这。 38.痛恨:痛心、遗憾。 39.交通:相互勾结。

40.是:指示代词,这件事,作宾语前置。 41.但:范围副词,只

42.仅:范围副词,言其多,几乎,将近。

43.微独:微,否定副词,非;独,范围副词,只是。“微独”:不只是 44.哀:因动用法,“哀吾丧”因吾丧而哀。 45.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五、标点翻译题: 1.标点: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 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 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翻译:

译:韩厥梦见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上,你要避开车左和车右的位置。”所以,第二天早晨在中间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那个驾车的是个君子。”齐侯说:“说他是君子而射他,是不符合礼节的。”于是就射左边那个,左边那个坠落到车下;射右边那个,右边那个倒在车中。綦毋张丢失了车子,跟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乘你的车。”綦毋张跟在左右,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后面。韩厥俯下身放稳那个车右。

第6页共8页

2.标点: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翻译:

晋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的时候,践踏了民田。中牟县令站在(晋庄公)马前,直言极谏,为民请命。晋庄宗愤怒地把县令责骂了一通。县令走了。晋庄公准备杀他。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行,就率领诸位伶人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抓到晋庄公的马前,责备他说:“你是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要纵容农民种庄稼来供应赋税呢?为什么不让你县的人民挨饿而空出这片土地以备我们的天子来驰骋猎获呢?你犯的罪,应该判处死刑。”于是上前向晋庄宗请求,赶快执行死刑。诸位伶人共同呼应。晋庄宗大声笑了起来。于是县令才免于被杀。 3.标点: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翻译:

有个到墨子门前游玩的人,身体强健,思虑敏捷通达,(墨子)想让他跟着学习。墨子说:“暂且跟着学习吧!我将推荐您去做官。”用好话劝说他才学习。过了一年,就要求墨子兑现以前的许诺——推荐他去做官。墨子说:“不推荐您去做官。您听说过鲁国那个故事吗?鲁国一家有兄弟五人,他们的父亲死了,大儿子喝酒成癖而不管埋葬。他的四个弟弟说:‘您同我们埋葬,将给您买酒。’用好话劝说他才埋葬。埋葬过后,就要求四个弟弟兑现以前的许诺——给他买酒。弟弟们说:‘我们不能给您买酒。您埋葬您的父亲,我们埋葬我们的父亲,难道只是我们的父亲吗?如果您不埋葬,那么,别人就会笑话您,所以劝您埋葬.’现在您为了行义,我也为了行义,难道只是我行义吗?如果您不学习,那么,别人就会笑话您,所以劝您学习。” 4.标点:

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 翻译:

张丑在燕国做人质,燕王想杀他。(张丑)逃跑了。将要逃出国境的时候,边境上的差吏抓住了他。张丑说:“燕王要杀我的原因,是因为有人说我有宝珠,燕王想得到它。现在我已经把它丢失了,可是燕王不相信我。如果您把我送到燕王那里去,我将说您夺了我的宝珠并且把它吞了下去。燕王一定会杀了您,剖开您的肚子和您的肠子。想得到利益的国君,不能向他谈利。我要是被杀死,您的肠子也会一寸一寸地被割断。”边境上的差吏害怕了,就释放了他。 5.标点: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翻译: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商纣王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第7页共8页

6.标点:

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及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 翻译:

从前,鲁国人秋胡,娶妻三个月就外出谋求官职去了。三年后休假,回家来。他的妻子在郊外采摘桑叶。秋胡来到郊外,却不认识自己的妻子,见了她就喜欢上了,就拿出一镒黄金送给她。妻子说:“我有丈夫,外出谋求官职还没有回来。我深闺独处,到现在三年了,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羞辱过。”连头也不回地继续采摘桑叶。秋胡惭愧地退了回来。秋胡到了家里,向家人问道:“妻子在哪里?”家人说:“到郊外采摘桑叶去了,还没回来。”等到妻子回来,却是刚才挑逗的那个妇女。夫妻都感到惭愧。妻子跳到沂水里自杀了。

第8页共8页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的文档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hsjt0roza0fvam2h1m6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