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宋代家教中的官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宋建晓
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07期
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
我国历朝历代家教文化都有深厚的积淀,挖掘其内涵,对于当今时代推进家教文化和家风建设意义重大。宋代家教不仅鼓励家族子弟勤奋学习、谋求功名,而且也重视教育子弟登科及第、入仕当官后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官德,当好官,尽忠报国,这样才能光宗耀祖,名垂后世。宋代家教中的官德教育内容丰富,主要有以民为本、清廉淡泊、立身唯正、慎于交友等四个方面。 以民为本
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深入和发展,儒家的民本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许多士大夫在家教中都重视教导子弟为官应以民为本。如司马光在《谕侄谦恭》中告诫子孙要奉公守法、体恤百姓:“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陵小民,使为乡人所厌苦。”陆游则要求子孙做官要善待百姓、尽职尽责:“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胡安国在《与子寅书》中告诫子孙做官要勤于政事,亲民爱民:“汝在郡,当一日勤如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不可忽也。”贾昌朝在《戒子孙》中说:“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而且特别强调,如果传唤一个证人,而使其家人“见吏持牒至门,涕泗不食”,这就是“伤和气,损阴德”的扰民行为,应该尽量避免。 清廉淡泊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对官场风气有较大的冲击,许多官员为了发财致富、挥霍享受,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或者非法经营商业,唯利是图。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在家教中注意对子弟进行为官须清廉淡泊的教育。如范仲淹在《告诸子及弟侄》中告诫子孙要为政清廉、不营私舞弊:“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也告诫侄子:“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不要在自己所管辖的地区购买贵重物品,这样就不会给人可乘之机。陆游在《放翁家训》中告诫子孙不要羡慕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就不会产生贪求的欲望:“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贾昌朝在《戒子孙》中则劝诫子孙不要追求豪华奢侈,否则,就会招致身败名裂的后果:“又见好奢侈者,服玩必华,饮食必珍,非有高资厚禄,则必巧为计划,规取货利,勉称其所欲。一旦以贪污获罪,取终身之耻,其可救哉!”宋代还有一些官员把要求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