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习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3.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
氧化还原反应
重点难点 1.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2.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含义,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探究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______________。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中有__________。 预 习 交 流
1.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请你利用两种方法来表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情况。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____的反应物,氧化剂表现____性。 2.还原剂: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____的反应物,还原剂表现____性。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等。
②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含氧酸,如______、____等。
③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常见的还原剂
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等。
③含有较低价态元素的氧化物和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预 习 交 流
1.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金属单质只能作还原剂吗?
2.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多的氧化性就强,失电子多的还原性就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一、1.发生变化 升高 降低 未发生变化 2.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电子的转移 预习交流:
1.答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只要看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即可,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无变化的化学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答案:(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二、1.降低 氧化 2.升高 还原 3.(1)氧气 氯气 硝酸 浓硫酸 高锰酸钾 氯酸钾 氯化铁 (2)Na Mg Al H2 C CO、SO2、KI、Na2SO3、FeSO4 预习交流:
1.答案: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故只作还原剂;而非金属单质则既可以得到电子又可以失去电子,故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H2、C是常见的还原剂;O2、Cl2是常见的氧化剂;在3S+6NaOH△,2Na2S+Na2SO3+3H2O的反应中S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2.答案:不正确。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决定于得(或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其得(或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锌片________,铜片________,溶液 的蓝色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Zn和CuSO4溶液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在Zn和CuSO4的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如何?你能从该实验中发现什么规律?
(3)如何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元素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实验探究 (1)向KI溶液中滴加酸 性KMnO4溶液: 实验现象
____色KI溶液变成______色 (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 粉溶液: 溶液变成____色 (1)在上述实验中,KMnO4和KI分别体现了什么性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2)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2SO4、SO2、H2S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以表现什么性质?
(1)在化合物中,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表现强氧化性,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 (2)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Cl的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价态规律:
(1)化合物中的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般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2)化合物中的某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一般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3)化合物中的某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可以表现氧化性又可以表现还原性。 3.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则氧化性KMnO4________Cl2(填“>”“<”或“=”)。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
-+-2+
①2MnO4+16H+10Cl===2Mn+8H2O+5Cl2↑
2+3+-
②2Fe+Cl2===2Fe+2Cl
3+2+2+
③2Fe+Cu===2Fe+Cu
2+2+
④Fe+Cu===Fe+Cu
-2+2+3+
可推断MnO4、Fe、Cu、Fe、Cl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3+2+2+3+-2+2+
A.MnO4>Cl2>Fe>Cu>Fe B.Fe>MnO4>Cl2>Cu>Fe
-3+2+2+2+-3+2+
C.Cl2>MnO4>Fe>Cu>Fe D.Cu>Cl2>MnO4>Fe>Fe
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依据: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