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教育科研
一、什么是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第一类是理论方面的;第二类是历史方面的;第三类是应用方面的;第四类是技术方面的 二、为什么要研究教育科学: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存在不少问题。有一些老大难问题,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流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行改革,也找不到答案。这些问题要得到解决,也只有认真研究教育科学。
三、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的性质和任务: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室,是研究机构,不是行政一级组织。教科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本校存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当然,研究的问题不限于本校。
中小学研究教育科学原则:一、理论联系实际,二、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三、要着重研究现实问题,四、要贯彻“双百方针”,五、要开展教育实验,六、要敢于创新,体现中国特色
一、教育科研的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实验法(四)比较法(五)总结法步骤(一)选好课题(二)制定研究计划(三)搜集和处理信息(四)写出研究成果(五)讨论或鉴定研究成果
第二十章
一、总务管理的概念:指对除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学校财产物资、经费收支、仪器设备、建设修缮、环境卫生、水电通信、安全保卫、生活饮食等一切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管理。二、总务管理的理念(一)为教育教学服务1.要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2.要尽可能保证教学工作的各种设备完好3.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来安排总务工作4.要主动配合教导处、政教处的工作(二)为师生生活服务(三)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服务(四)为学校事业发展服务三、总务管理的重点(一)明确岗位职责:(1)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管好师生员工的生活福利;(3)管好校产和财务工作;(4)领导总务处的日常事务工作。(二)健全规章制度(三)突出阶段重点(四)搞好绩效管理
中小学总务工作管理的内容一、财务管理(一)编制预算决算(二)搞好反映和监督(三)健全财务制度(四)做好领导参谋二、校产管理(一)环境管理 (二)校舍管理(三)设备管理三、生活管理(一)办好食堂(二)管好宿舍 (三)安全保卫四、人员管理(一)挑选好总务主任(二)建设好职工队伍 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其评价:就是改革现行中小学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社会承担、学校选择”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满足中小学办学需要的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涵。1.在管理体制上,改革由中学直接管理、全包统管的模式,让后勤与学校行政管理分离,中学变“管”后勤为“选”后勤。2.在资产制度上,明晰后勤资产产权关系和资产保值责任,盘清中学后勤的国有资产,明确中学资产所有权和经学校授权的后勤经济实体的资产使用权。3.在劳动用工制度上,建立社会化的劳动用工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4.在服务管理模式上,实行服务商品化,经营管理企业化,服务评价市场化,促进规模经营,力求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主要目的,表现在:(1)减少支出的目的没有达到(2)减少人员编制的目的失去实际意义(3)不利于管理信息的畅通(4)不利于提高学校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不利于学校安排富余人员和骨干教师家属的工作(6)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可能(7)没有为中小学的后勤建设引进社会资金。
二、学校总务职业化改革及其评价为实现学校总务工作的职业化应该抓好:1.在学校的新进人员中,要像重视选拔教师那样去选拔适应各种不同总务工作岗位的有职业特长的人员,从而从制度上解决学校总务人员职业技能低下的问题,确保总务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2.抓好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练兵和竞赛,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现有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3.改变在学校内部劳动分配过程中的重视教学、忽视总务的倾向,真正达到同样的付出,获得同样的收获。4.关心总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明确的职业生涯阶梯,解决总务人员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第二十一章 学校与家庭社会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
立地位和自己的独特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必须把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起来,使它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作用。如果各自为政,甚至朝着相反的目标发展,就对新生一代的教育极其不利。 二、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二)学校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三)学校有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四)学校有专供教育人、培养人的教学设施三、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一)访问家长(二)召开家长会或家长代表座谈会(三)建立家长委员会(四)建立“家长接待日”制度(五)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六)同家长建立书面联系方式(七)办好《家长报》(八)聘请校外辅导员(九)开办“家长学校”(十)寒暑假设立辅导站(十一)做好左邻右舍的宣传工作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我国家庭教育质量不高(二)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三)两种类型家庭的子女问题最多一种叫组合家庭,一种叫残缺家庭。二、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一)热情接待教师来访并主动拜访教师(二)积极参加家长会议(三)支持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四)按时参加学校的接待活动(五),如实填写“家长联系手册”或“家长联系卡”(六)积极为《家长报》撰稿(七)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八)按照有关要求,做合格的家长(1)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做子女的榜样;(2)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3)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娇惯,不打骂;(4)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儿童入学;(5)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谓社会教育包括:一是校外教育机关、团体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二是泛指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与这两方面都要沟通起来,取得协调一致。 一、学校要与校外教育机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二、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一)校园环境管理的目的与要求目的: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学校和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要求:即整洁优美,风气优良,设施完好,秩序正常。
(二)校园环境管理的内容:(1)校园内基本建设要合理布局;(2)校舍要坚固、适用,校园要绿化、美化;(3)要有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4)要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5)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校园内不允许下列现象存在:(1)不允许进行宗教活动,不允许向学生宣传宗教;(2)严禁宣扬暴力、凶杀、色情、恐怖、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在校内传播;(3)坚决抵制赌博、酗酒、迷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4)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校园内从事以师生为消费对象的营利性活动;(5)不允许车辆进入或穿行学校;(6)严禁在校内建造、恢复祠堂、庙宇、坟墓等。
学校还可以提出校园周围不允许下列现象存在:(1)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依傍学校围墙或房墙构筑建筑物;(2)不允许校园周围的建筑影响学校教室的采光、通风;(3)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周围从事有毒和污染(包括噪声)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4)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门前200米半径内设置台球、电子游戏机营业点(5)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所属地域内放牧、种植作物、打场、堆物、取土、采石。(6)不允许在学校门前和两侧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摆摊设点、堆放杂物。
学校如违反了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处理办法:(1)属学校行政管理不当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令其限期改正;(2)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一定影响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校长及其他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3)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后果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应追究其行政责任,后果严重的提请政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外单位违反《暂行规定》应采取措施:(1)属工商管理范围的,提请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规处理;(2)属民事范围的,提请当地司法部门依法处理;(3)属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报请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处理;(4)对构成犯罪的,交由政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章 评价
一、学校评价的意义:1开展这样的学校评价,我国的基础教育才能走上正轨,不致办成“升学教育”;2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就有可能深化教育改革,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3使学校领导和教师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