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语文名师沟通学生心里艺术的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6:59: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名 南通市教育学会“十一五” 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 第一号子课题研究报告(兵房小 学课题组) 南通市教育学会 “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第一号子课题“名师沟通学生心理艺术的研究”研究报告

如东县兵房小学课题组

一、概况

围绕“小学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个总课题,我们兵房小学课题组对1号子课题——“名师沟通学生心理艺术的研究”作了研究。研究时间为半年(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课题组成员顾苏兵、黄远平、刘艳美、汤晓梅、叶海英、潘英、陆红卫、严春红、吴娟、李玮、杨霞参与了全程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阅读了《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师》、《情境教育的诗篇》、《名师课堂经典细节》等十余种书。 二、成果:

通过研究文献、座谈讨论、摘记交流、阅读书刊,我们总结出了名师11种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技巧。 ( 一 ) 创设情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我校刘艳美老师认为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知识和技能的愿望。比如,李吉林老师在执教《小小的船》一课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美的情趣,此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想象自己也坐在月亮船上,遨游于闪烁的星空。学生在这种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中敞开了心扉,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 二 ) 善于倾听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 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校陆红卫老师认为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就得一起认真 地倾听,积极地思考,倾听学生的争论和评价意见,并善于捕捉学生所发出的反馈信息。 积极地倾听学生的说话,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这样才能

听到学生真情的呼唤,心灵的呐喊,才能增加师生双方的信心和理解,真正地把课上到学 生的心里。

( 三 ) 眼神交流

传神送情。眼神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特别是老师的目光,被一群天真的孩子所关注,成了一座沟通感情的桥梁。慈爱的目光能抚慰落魄孤寂的心灵。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还需要传神的目光。一个激励的眼神,信任的眼神,爱的眼神反映出关爱、同情、遗憾、好感、关怀、赞成、反对与支持等等。

( 四) 真诚地赞扬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不能刻意扮演教师角色,而应将真正的自我表现出来。当学生发挥正常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赞词;当学生发挥不好时,能给予重新思考,继续完善的机会;即使是平常不起眼的孩子,想方设法地找机会表扬,激励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了解你是真诚可靠的人,只有表现出真正要与之分享一切喜怒哀乐情感,学生自然也就乐于将内心的情感与你分享。

( 五 ) 平等的对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校刘艳美老师认为我们教师要善于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兴趣、权利、需求。平等的对话,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李吉林老师在上《小小的船》一文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平等交流中教师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六 ) 赏识与激励

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就会时不时握握学生的手,摸摸学生的头,不时以欣赏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如“你真会提问题”、“我感到你的拳拳之心!”因此,我校杨霞老师认为在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时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将之放大,给他们以充分的欣赏和鼓励,使学生学出自信,引导学生互相激励,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有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

( 七 ) 宽容与理解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尊重时,他的内心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信心主动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急切地想取得好成绩来报答老师,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尤其对那些弱势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对他们抱以深深地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就可以从心灵走向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帮助者,鼓励者。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我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词汇里没有‘差生’这个词。”他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孩子战胜自我,大胆实践,努力将孩子身上的潜力转化为孩子现实的能力。

( 八 ) 用“心”对待

我校李玮老师认为良好的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是每位教师都应当掌握的一门艺术。只有教师主动地并采取技巧性的沟通方式,才能让学生学会主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特级教师孙建锋在一节千人听课的公开课上发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惟独一个短头发的男孩目光下垂,不敢看老师,此时孙老师走近他,亲切地说:“孩子,你对这句话一定有自己的理解,我很想听到你的声音!”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胆怯的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那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父母离异,自己跟随奶奶过日子的。孙老师躬身抱起孩子,擦干他的眼泪并给他讲起了“珍珠贝”的故事。正如潘英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像孙老师那样,从“心”开始,用“心”对待,才能使孩子鼓起生活的勇气,做生活的强者,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刻骨铭心的育人经典!

( 九 ) 课前攀谈

师生之间一般要经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才能建立起师生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之间难免有隔阂,学生对老师难免有敬畏的心理。在学习中,学生想说而不敢说,老师欲知而不得知,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生疏感、距离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校黄远平主任认为提前三分钟进教室可以促进师生和睦相处,利用上课前三分钟和学生攀谈,了解上课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助于完善教学工作,增进师生友谊。这样,让学生更容易亲近老师、信赖老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有益于教学相长。这三分钟,会使得教师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

( 十 )语言诙谐幽默

幽默是师生沟通的润滑剂,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校李玮老师认为在课堂上,用诙谐幽默给学生“解压”、与学生沟通感情,以童心换童心,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课堂上自然会笑声阵阵,趣味盎然。教师只有努力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缩短心理的距离,才会使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作为一中精神享受!

( 十一)民主平等的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叶海英老师认为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会乐于学习,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就能激起对老师的爱,尊重老师的劳动,愿意接受老师,愿意与老师合作,也激发起对所学课程的爱。

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和实践,有效地改善了某些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密切了师生交往,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

时,解除了学生在受教育中和与老师交往中的顾虑,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再则,推动了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回归人本的教育,只有努力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才会使学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三、研究中尚存的困惑:

小学生行为的时常反复以及学生面临压力较大的应试考试,教师焦虑程度一般都很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往缺乏耐心,影响沟通的效果。要根本改变这一现象,既有待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更有待于教育大环境的转变,而这不是我们研究者所能改变的。 四、附件:

上交本课题研究资料目录: 上交日期 作者 姓名 文章题目 “名师沟通学生心理艺术研究”阶段报告 留给学生面子 不当众批评 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 敞开心扉 尽情遨游 让情趣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 活水源头巧自开 让浓浓的情感溢满课堂 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 小学数学名师沟通学生心灵艺术之我见 细节成就完美 语文课堂 生命的“对话” 从“心”开始用“心”对待 在教学中和学生沟通心理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建构 类型 阶段报告 教学案例 阶段报告 教学案例 阶段报告 教学案例 阶段报告 教学案例 阶段报告 教学案例 阶段报告 教学随笔 阶段报告 教学案例 备注 2007年9月3日 黄远平 2007年9月3日 黄远平 2007年9月7日 刘艳美 2007年9月7日 刘艳美 2007年9月5日 严春红 2007年9月5日 严春红 2007年9月5日 陆红卫 2007年9月5日 陆红卫 2007年9月3日 李 玮 2007年9月3日 李 玮 2007年9月6日 潘 英 2007年9月6日 潘 英 2007年9月3日 吴 娟 2007年9月3日 吴 娟 2007年9月3日 吴 娟 2007年9月5日 叶海英 2007年9月5日 叶海英 2007年9月4日 杨 霞 2007年9月4日 杨 霞 2007年9月4日 杨 霞

《确定位置》案例实录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兴趣从何而来 让学生沐浴在教学富有个性的评价中 心灵与课堂的和谐 《水乡歌》教学实录与反思 轻涛拍岸激起浪花朵朵 教学随笔 阶段报告 教学案例 阶段报告 教学案例 教学随笔 执笔人:汤晓梅 2007年9月18日

小学语文名师沟通学生心里艺术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50b4lw0v1x2cw44ea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