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3 6:04: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18东城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 》故事,画面中间是手握大刀、摇摇欲倒的杨志,他17.上面这张邮票表现的是《水浒》中的《 ○

2 (性格特点)3 (限20个字以内)一路 ○,这一点可以从赶路改变作息时间看出,还可以从 ○

4 (人名)5 等具体情节看出来,但最终杨志还是败给了智多星 ○。这一事件之后杨志不得不投奔到 ○

(地名)落草,和鲁智深做了寨主。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智取生辰纲》 ○4吴用 ○5二龙山 17.○2小心谨慎 ○3示例:不许手下随便吃别人给的食物。○2018西城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 下面是《论语》中的几则语录,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2分)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

而》)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

之学矣。” (《论语·学而》)

1 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有充分的体现:在以上的几则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都谈到 ○

2 。(2分) 如徐庶被迫投曹后,践行与刘备的约定未献一计;又如 ○

18.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你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红岩》《海底

两万里》几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3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答案:信 (信用) (1分) ○2答案示例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降汉而不降曹操。 17. ○

答案示例二:孙策与太史慈相互信任,太史慈归顺。 (1分,内容基本符合即可)

18.答案示例: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航海时遇到风暴触礁,只身漂流到杳无人烟的孤岛。面对生存的困境,他用木头和船帆搭成帐篷,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他到森林捕猎,到海边捕鱼,把山羊养起来,并种植麦子等,顽强地在小岛上生存下来。(108字)

(3分,叙述名著情节中的困难1分,解决方法1分。语言表达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2018海淀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1. 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理解:“礼”的根本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人内心。

B.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理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是智慧的。 C.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理解: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说了之后一定要履行承诺。

D.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理解:在父母面前常能做到和颜悦色才是真正的孝。 12.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回答问题。(3分) ....

题目一:《红岩》是一部以描写革命者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在牢狱中,革命者们团结一致,相互鼓励,共同斗争,成为绝境中最鼓舞人心的力量。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题目二: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众多英雄人物上梁山的道路大致有三种类型:出身底层不满社会黑暗,因一事触发义无反顾奔上梁山;有较好地位却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迫上梁山;为了兄弟情义同上梁山。请任选其中一类,结合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和具体情节,作简要分析。 答: 三、名著阅读 11.答案:C(2分)

12. 题目一:

答案示例一:革命者在狱中举办新年联欢会,贴春联,演节目,互赠“贺年片”……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他们互相鼓励,表现出质朴真诚的革命情谊和顽强乐观的革命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答案示例二:革命者要求开追悼会悼念龙光华,被拒绝后大家团结一致,绝食抗议,坚持四天不动摇。难友们在极端恶劣的情境中不畏强暴,肝胆相照,令敌人胆颤,令战友振奋,最终为龙光华举行了庄严的追悼会。

题目二: 答案示例一:鲁达三拳打死了欺侮金翠莲父女的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后因在野猪林救林冲而得罪高俅,只能落草二龙山,后投奔梁山。鲁智深本出身社会底层,因行侠仗

义、打抱不平而惹了官司,最后一步步走上梁山。

答案示例二: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遭高俅和高衙内陷害,被发配沧州。后来,高衙内又买通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林冲忍无可忍杀死陆谦,雪夜投奔梁山。林冲本有较好的出身和家庭,但为黑暗的势力所迫,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

答案示例三:李逵流落江州,在戴宗引荐下,认识了慕名已久的宋江。宋江拿出银子给李逵去赌博,李逵极为拜服宋江的慷慨。后来为救宋江冒死劫法场。李逵与宋江兄弟情深,后随宋江上了梁山。 (3分。相关情节2分,分析1分) 2018朝阳期末

二、名著阅读(共5分)

7.《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3分)

A.刘备赞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C.徐庶自叹不如:“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答:

8.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有感于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学们开展以“向贤者学习”为话题的读书交流活动。请说出你认为“贤者”应该具备的一项品格,并从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人物经历谈谈对这种品格的理解。(2分) 答:

二、名著阅读(共5分)

6.答案示例一:我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答案示例二:我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出鬼入神。 (共3分。选A、B、C均可。情节1分,人物分析2分) 8.答案示例:贤者应有坚定的意志。《三国演义》中关羽面对富贵和威胁,从未动摇过对刘备的忠诚,成为千古“义绝”,令我敬佩。 (共2分。 品格1分,人物分析1分) 2018丰台期末

二、名著阅读(共6分)

6.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记述了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人物,比如质朴善良又迷信的长妈妈、“白眼看鸡虫”的范爱农等。书中写到了两位老师,一位是鲁迅在 ① (填地点)读书时的蒙师寿镜吾先生,在鲁迅眼中,他是一个 ② 的老师:另一位是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鲁迅的求学经历也折射出中国当时的时代特点。书中《 ③ 》一文讥讽了两位“名中医”,他们医死了包括鲁迅父亲在内的许多病人,这促使鲁迅下定决心学医救人。但经过日本讲堂里的“电影事件”,鲁迅最终决定 ④ ,以笔来唤醒国民麻木已久的灵魂。(4分) 7.《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它不是科学知识的简单图解,而是科学与文学艺术相融合的作品。小说情节生动有趣,充满神秘色彩。请概括一个你认为精彩的故事情节,并说说你在阅读中获得的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共6分)

6.(4分)①三味书屋 ②博学方正 ③父亲的病 ④弃医从文 评分说明:每空1分。 7.(2分)情节:如漫步海底平原、海底森林打猎、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救印度采珠人)等;

阅读启示:可围绕“想象奇特”“知识丰富”“科学探索”等方面来答。 评分说明:情节和阅读启示各1分。 2018石景山期末 四、名著阅读(5分)

22.请结合读过的文学名著,谈谈你对“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00字) 四、名著阅读(5分)

22.评分标准:共5分。内容4分,语言1分。 2018大兴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6分)

12.《论语》中有些语录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思想,他教育学生要有踏实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弄虚作假。阅读下面四则语录,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一则,赠给【链接材料】中的北方人,与之共勉。(只填序号)(2分)

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④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链接材料】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

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明?江盈科《缘箩山人集》) 注:①菱: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②仕:做官。③啖(dàn):吃。④并壳:连同壳一起。⑤此坐:这是因为。

答:

13.尚“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也曾论述过“义”,如“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请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中任选一部,....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义”的理解。(80—100字)(4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6分)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9zh0l1s7207lq1bbd16zh7s4eqk601d4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