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默写训练
第三单元
(1)大风起兮云飞扬, , 。(《高祖本纪》) (2)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 ,不绝粮道, 。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高祖本纪》)
(3)《传》曰“其身正, ; , 。”(《李将军列传》)
(4)谚曰“桃李不言,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单元
1.———————————,好议人者也。————————,发人之恶者也。《孔子世家》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世家》 3、君子固穷,—————————。《孔子世家》 4、岁寒,————————————。《孔子世家》
5、不愤不启,——————,————————,——————。《孔子世家》 6、高山仰止,——————,————————,————————。《孔子世家》 1、——————————,—————————,上服度则六亲固。《管仲列传》 2、——————————,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管仲列传》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原列传》
2.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3、 , 其志洁,其行廉。 , 。《屈原列传》 4.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 。《屈原列传》
5、—————————,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6.屈原至于江滨, ,颜色憔悴, 。《屈原列传》
7.众人皆醉, ? ,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8.屈原曰:“吾闻之,————————,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屈原列传》
第五单元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 。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本纪》
2、 ,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身死东城, ,过矣。《项羽本纪》
3、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廉颇闻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1
5、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6、淳于髡说之以隐语曰:国中有大鸟?王知此鸟何也?王曰: , ; , 。《滑稽列传》 7、淳于髡仰天大笑, 。优孟 , 。优旃 , 。岂不伟哉!《滑稽列传》
8、又前而为歌曰: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 《刺客列传》
9、自曹沫至荆轲五人, , , ,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刺客列传》 《论语》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2、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4、仰之弥高, , ,忽焉在后。夫子 , ,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 6、君子不以言举人, 。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 。 8、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 。
9.《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理性看待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
10、子曰:“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学而》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 ?”《学而》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为政》 13、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14、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5、子曰:“贤哉,回也!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6、子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7、子曰:“ ,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子曰:“三人行, 。 , 。”《述而》 19、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子罕》 2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
21、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子张》
2
3、 ,任重而道远。 , 。 , 。
(22)子曰:岁寒, 。《论语》
第六单元
1、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赵世家》)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魏公子列传》)
3、兵法不曰:“ ,置之亡地而后存?(《淮阴侯列传》) 4、.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淮阴侯列传》) 5、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淮阴侯列传》)
6、假令韩信学道谦让, , ,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淮阴侯列传》)
7、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 。(《赵世家》) 8、 , ,则王何疑焉。”(《赵世家》)
9、 ,古今之公行也。 ,兄弟之通义也。(《赵世家》) 10、制国有常,利民为本; , 。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赵世家》) 11、“夫服者, ;礼者, 。 , ,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赵世家》)
12、乡异而用变, 。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 ;果可以便其事, 。 13、顾吾念之, , 。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1、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下自成蹊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第四单元:
《孔子世家》1、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小人穷斯滥矣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6、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管仲列传》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将顺其美
《屈原列传》1、谗谄之蔽明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人穷则反本 疾痛惨怛 3、其文约 其辞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6、被发行吟泽畔 形容枯槁 7、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
8、新沐者毕弹冠 受物之汶汶者乎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第五单元:《项羽本纪》
3
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2.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五年卒亡其国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3、相如引车避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鄙贱之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滑稽列传》 7、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 《刺客列传》 《论语》
1、小人长戚戚。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5、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6、不以人废言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2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第六单元
1、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赵世家》)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魏公子列传》) 3、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淮阴侯列传》) 4、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淮阴侯列传》) 5、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淮阴侯列传》) 6、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淮阴侯列传》)
7、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赵世家》) 8、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赵世家》)
9、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赵世家》) 10、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赵世家》)
11、“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赵世家》)
12、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1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