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化学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8:35: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1、从教材编排上看---承前启后

承前:在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的水解规律,既能促进学生认知层次上的阶梯式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而明确的应用。

启后:盐类水解的知识与本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紧密相连,其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物质性质的检测及应用等知识的学习。

2、从知识结构上讲--完善体系

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之后的又一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的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前面已学过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别是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PH,以及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所以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平衡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为下一节水解平衡的移动和水解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知能有积累:高二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pH等知识,且具备了分析溶液中粒子微观行为的能力,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前提。因此,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心理有畏惧:由于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化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

3、综合有难度:盐类水解是前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在学习上也会增加难度。因此要让学生完全明确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以及建立盐类的水解平衡,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去学习。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能运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盐溶液酸碱性。 (3)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3)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讨论,恰当的引导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归纳 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并解释盐溶液酸碱性的成因。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 能运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盐溶液酸碱性。 3. 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 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 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3. 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讨论,恰当的引导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归纳 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并解释盐溶液酸碱性的成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案导学 探究活动一二的实验仪器及药品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本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生活情境引课(2min) 第二环节:探究活动求知(41min) 探究活动1(9min)

探究活动2(4min)小组讨论(6min)理论分析(2min) 归纳小结(3min) 探究活动3(3min) 分析讨论 (4min)归纳小结(1min) 当堂练习(3min)分析归纳(3min)当堂练习(3min)归纳小结(3min) 第三环节:总结应用(2min)

总结引导(1min) 联系生活(1min) (2)各环节分别如下:

第一环节:生活情境引课

选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以问题的形式引课。从本土厂家生产的味精这种再也平常不过的生活经验出发,然后以一个新奇的小魔术的展示引出盐溶液是可以具有一定酸碱性的,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中就充满着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生活激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

1课时

高中化学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k28o5xj065kaxd91bwp423gj8gjlb00l0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