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
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位匆匆赶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师:“生活中又许许多多这样的角,今天我们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由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看似平常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以案导学,注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
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如,我在上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在创设了情境,理解了题意,明确了目标以后,给学生留下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出问题,一个平底锅一次最多能烙两张饼,每张饼正反两面都要烙,一面需要2分钟。烙一张饼需要最少需要几分钟?烙两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鼓励学生试一试,学生虽然没有烙饼的实际经验,但是通过手中的学具演示,独立思考,学生不难得出答案,尤其是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两张同时烙节省时间,体现优化思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智能。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要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但是,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去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
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我在请学生小组合作时观察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
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在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剪刀和纸。进行探究、交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小组成员边操作边讨论,一会儿功夫就呈现出了四种推导方法:
①把纸对折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②用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把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③先剪一个梯形再沿着两个对角剪成两个三角形。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④剪一个等腰梯形沿梯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移到梯形的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