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地 图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地图三要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现形式: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其转化为文字式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1数字式为1∶15_000或。
15 000
(3)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在同等图幅中,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在同等图幅中,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2.地图上的方向
注意:地理事象判断法: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指向北方,北半球北极星指示北方等。
1
3.图例和注记
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 例如:
▲珠穆朗玛峰
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
8 844.43 m
[理解—要点突破]
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例如:将一张1∶100 000的地图的比例尺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下图);若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的比例尺缩小1/2,则新图比例尺为1∶10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1/4(见下图)。
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1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倍 n1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倍 n变化后的比例尺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1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n1为原来比例尺的(1-)倍 n[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比例尺的计算与应用
1.图1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2为校园图局部。读图,指示牌在图2中的位置是( )
变化后的图幅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倍 12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倍 n12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1-)倍 n22 2
图1 图2 A.① C.③
B.② D.④
B [图中地理园和校训碑方向相同,气象站和老校门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手指方向可判断出,指示牌的位置在②处,B项正确。] (2018·乌鲁木齐模拟)读图,完成2~3题。
2.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 A.① C.③
3.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 A.0.05 km C.5 km
2
2
B.② D.④
B.0.5 km D.50 km
2
2
2.D 3.A [第2题,平均坡度最大的地方是等高线最密集的地方。本题①②③④四条线段一样长,这时就看哪一条线段经过的等高线最多。①和③经过两条等高线,②经过三条等高线,④经过四条等高线,所以④地段平均坡度最大。第3题,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在图右上角。根据图形的比例尺可估算其面积约为(0.2×0.2)km=0.04 km。] [解题技巧]
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的技巧
第一,要注意看比例尺,尤其是比例尺的类型和大小; 第二,要准确量出图上距离;
第三,根据公式:“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 第四,计算出的实地距离应用千米或米表示。
2
2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