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教学目的与要求】
常识(四)介绍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要求在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识部分所举词例的意义特点,以及能对10篇精读文选里的词义现象加以理解和解释。
文选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运用所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分析、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凡是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关系到理解文意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都要求能运用已学知识予以正确的理解和解释。使文选与理论知识相互印证,获得古代汉语的系统知识,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
【教学内容】
常识(四):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一、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益:本义是水溢出。字形从水从皿。《淮南子》:“澭水暴益。”
探求本义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字形
1、利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形体。
2、结合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分析汉字的形体。
斤:斫木斧也。象形。
戒:警也。从廾、戈,持戈以戒不虞。
刃:刀尖也。象刀有刃之形。
适:之也。从辵,啻声。
第二步:考核文献
1、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解释。
2、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用法。
向:字形分析其本义是朝北的窗子。
文献:《说文》:“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毕(畢):字形分析其本义是以网捕鸟兽。
文献:《说文》:“田网也。”《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走:给出古文字形体,让学生分析它的本义,并从一学习的文言文中找语言例证。
《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树:给出古文字形体,让学生分析它的本义,并从一学习的文言文中找语言例证。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探求本义要注意的问题:
1、当心字形的讹变。如:臣
2、注意字形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如:里
二、引申义及其引申义的分析
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演化发展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应如何分析一个字词的引申意义:
应当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上去分析,根据引申义与本义距离的远近,可以把引申分为直接引申与间接引申两类。
直接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意义,是词义引申的第一步。
如:月(月亮)→月份 城(城墙)→城市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义而再引申派生新的意义。
如:朝(早晨)→朝见(《左传》:“朝而不夕。”)→朝廷→朝代
任(抱)→担子→责任、任务→委任、任用→听凭
官:本义是官署→官职→官吏
极:本义是房屋的正梁→极点、最高→极限、尽头
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由具体到抽象,由个鳖到一般。
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1、字音的变化。如:朝zhāo→cháo,骑qí→jì
2、字形的变化。如:何→荷,解→懈,树→竖
文选讲解:传是楼记
1、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楹:厅堂前的柱子,引申为房屋一间。
2、间命工斲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
间:隔些时候。 斲:砍、削。
3、素标缃帙,启钥烂然。
素标:白色的标签。 缃帙:浅黄的函套。
4、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女曹:汝等,女,即“汝”。曹:辈。 故:本来。 濡:浸湿。 旧:久。
5、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
甚矣书之多厄:太多了,书的灾难!这是一个倒装句,“书之多厄”是主语,“甚矣”是谓语。 厄:灾难。
6、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
厚:优厚,用作使动。
7、或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裒:聚集。辙:副词,就。
8、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奚以:“凭什麽”、“有什麽”的意思。以:介词。奚:何,介词宾语,置于介词前。
9、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性命: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精神。 事功:事业和功绩
10、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
矜式:尊重效法。 藉:借。
对扬休命:对扬,对答颂扬。 休命,美善的命令。
11、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何不可之有:等于说“有何不可”。“何不可”是宾语,“之”是代词,复指动词前面的宾语。
12、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跧伏:指隐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