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经济学笔记免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5:08: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市场现象和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稀缺属性1)相对的: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要和愿望。2)绝对的:只要有人类的需要就会资源稀缺。3)本质是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生产力=支付力,生产量有限,所以支付力就有限。

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效用最大化:个人在可支配的资源约束下,追求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则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货币形式。

劳动力市场: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特点: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目的: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

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但是两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因此,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2.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 )。 A.能从事劳动的人 B.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

C.在一定年龄之内 D.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 E.一定范围内的人口 【答案】BcD

【解析】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具体的计算公式分别为: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

分类:供给无弹性(Es=0)、供给有无限弹性(无穷)、单位供给弹性(1)、供给富有弹性(>1)、供给缺乏弹性(<1)。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他们的流动仅表现为失业与就业间的流动。而中年妇女(二级劳动力)的劳参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敏感的反应性。几个概念:一级劳动力(成年男性);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正相关;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负相关。综上所述,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

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弹性(1)需求富有弹性(>1)需求缺乏弹性(﹤1)

【例】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的比值。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企业开始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量时都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增加的劳动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品: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就叫边际产量,也叫边际产品;其价值为边际产品价值(VMP)。设产品价格为P,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则有:MRP=VMP=MP*P。即,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是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那么,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设为MC。显然,MC=W。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VMP,MC=W。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

需求无弹性(Ed=0)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

劳动力市场含义

广义: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狭义: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主体: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同时,劳动力也是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物质承担者。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并以经济计量。3、劳动交换,决定市场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应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动态静态均衡分析:均衡状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也叫经济均衡。 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方法。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又分为动态均衡与静态均衡。局部均衡分析,即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即考察所有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在所有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的相互关系中研究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均衡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

资本存量影响劳动力需求:资本存量:指企业现存的全部资本资源,是度量资本投入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资本存量增加——生产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增加。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

均衡价格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求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本质:供需“决定”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均衡价格一旦形成,那么在需求共同作用下,价格会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果有其他力量使供求发生变动,则会形成新的市场均衡。

工资,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工资决定: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价值、劳动边际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社会习俗、伦理道德等 【例】下列哪些工资的说法是对的()。 ? A.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 ? B.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 C.工资是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 D.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 答案:ABCD

? 解析:从各角度理解工资的多种涵义。

?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 16.劳动者工资差距的内容包括( )。

? A.产业部门差异 B.地区差异 C.职业差异 D.教育程度差异 ? E.年龄性别差异 ? 【答案】ABCDE

? 【解析】劳动者工资差异有产业部门差异,地区差异,教育程度差异,职业差异和年龄 ? 性别差异等五种表现形式。

?

? *二、工资形式(X)P15

?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 获取报酬,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

? 基本工资:概念(X)、

? 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和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 工资率(Y)、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Y)、

? 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三因素: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工资制度安排 ? 实际工资:经过价格修正后的货币工资,表明实际购买力。=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

?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Y)

? 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 小时工资制、日工作制、周工作制

? 计件工作制: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 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 ? ?

? 福利(X):实物支付(X)与延期支付(X) ? 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 福利的支付形式两种:

? 实物支付(X):餐券、折价、服务

? 延期支付(X):延期支付,保险,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 福利的特征:

? 1、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 2、法定性。如退休养老金等。 ?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

? 福利的实物支付具有普遍性,原因如下:

? 1、可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 2、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即,职工可获得税收优惠。 ? 3、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

? 福利延期支付的优势如下:

? 1、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 ? 2、多样性与灵活性,可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

? 3、企业自定的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激励功能。 ? 4、可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

? ?

?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

?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X)P18

? 概念定义: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 含义

? (2)分解定义:

? 1)主体是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

? 2)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即对社会有益(合法); ? (小偷?性服务者?)

? 3)劳动为有酬劳动。(家务?) ? ?

? 、、总供给

? 总供给:一国一定时期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 总供给=各类社会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 ?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 ? =消费+储蓄 ?

? 2)总需求:一国(消费者)一定时期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 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

? 3)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 ? ?

? 、就业总量决定

? (2)宏观经济学结论:因为就业总量由社会总需求水平决定,而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就是就业总量,

也是均衡国民收入,所以就业总量与均衡国民收入同时被决定。

? 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一般称为有效需求,亦称均衡国民收入。‘ ? 因而,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 如果就业水平很高,当N(就业量)取某特定值时,总需求价格D总是大于总供给价格Z,那么,企业界全体就会竞相购买生产要

素,扩大就业,直到D=Z时为止。

? 由此可见,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是同时被决定的。 ? ? ?

? 失业及其类型(Y)P20

? 失业(Y)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 条件:

? 1.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但无工作,并于此前4周内专门找过工作 ? 2.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招回 ? 3.一直在找工作但正生病无法工作 ? 4.已有工作但一个月被不能报到的人 ?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 摩擦性、技术性、结构性、季节性失业(Y)

? 1.摩擦性失业:找工作、换工作的时间差;(07050327)(08050286) ? 86、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abcde)。

搜索更多关于: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经济学笔记免费 的文档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经济学笔记免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ksfi5cfeo7g2499ip734mu7526k9200fs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