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领会和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是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所以要遵循以下几种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
(1)遵循审美规律,培养审美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程教学,美术教师要遵循审美规律,精心设计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场域”,让学生在这个场域中体验和感悟艺术作品之美。美术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审美机会,以引导代替灌输,使学生在欣赏、对比、分析和评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体验、思考和判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美术课程从“造型和表现”、“设计和应用”、“欣赏和评述”、“综合和探索”四个领域规定了阶段目标,由此看来培养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贯穿始终的主题词。
(2)注重美术创作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美术课是被公认为最具创造力培养实效的课程之一,所以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例如,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了蜡染和苗族剪纸图案,回到课堂中,美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把想象、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与创造性培养结合起来,培养美术教学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灵感。
(3)渗透贵州民族民间绘画文化,加强情感交流。民族民间绘画是特定的地域群体、民族历史的文化和结晶。通过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和分享他们的优秀文化。比如:贵州苗族服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其丰富多样的服饰纹样记载了苗族祖先生活的地域、历史战争、迁徙走过的山川等等,通过向学生渗透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加强情感上的交流。
(4)改进美术教学的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好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是美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把传统的教学工具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大效能,引导学生增强对美术形象、色彩、形状、机理、质感等的感受能力。如:通过幻灯片放映各种传统年画的特点,制作工艺流程等,是学生们在课堂中体会到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3、回到课堂中
通过收集、整理,认识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绘画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及价值。使学生了解继承和传承贵州民间绘画艺术的实际意义。 首先美术教师把实践考察的图片分类制作成幻灯片,通过幻灯片放映一些剪纸、刺绣和蜡染的图片,通过观看这些图片学生们会想起当时考察时对这些少数民族艺术的感受和当时存在脑海中的创作灵感。 1、民间绘画的基本传统色彩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传统色彩,首先从服饰上可以看出,色彩缤纷,丰富多彩,全身以金青色为主,色彩协调,鲜艳明快,极具有装饰效果。在苗绣中一般还喜用翠蓝、明黄,月白等色绣底,用深蓝、深红、果绿,墨绿、黄等色。民间绘画上也是如此,少数民族运用传统民间色彩与自然色的融合,追求古老而朴实的自然美。所以绘画色彩上喜欢红色、白色、绿色的搭配,既好看又大方,这是苗族人独特的审美标准,就是因为这样的标准,才凸显出
5
人们的纯朴自然地美丽。
2、民间绘画制作特点与色彩关系
让学生们从实践学到民间绘画的制作特点。它比较随心,可以说“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主要是扎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色彩能增强绘画的表现力。“讲一个故事:1940年纽约的码头工人举行罢工,原因是他们搬运的弹药箱太重,于是颜色专家贾德教授就建议将弹药箱由暗色改为浅绿色,罢工停止了,也没有人埋怨叫苦了,弹药箱重量没有改变,但颜色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4〕
3、民间绘画的表现题材与色彩的应用
民间绘画的表现题材主要以当地的民风民俗、生产生活、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喜庆游乐为题材。“色彩上多用纯色并列对比而不讲究色彩调子的统一和谐。形成了在多变的线条组合和强烈的大色块对比中变化统一的独特韵味。其色彩或浓烈,或淡雅,常与粗狂古拙中见奇巧,简明轻快中透含蓄,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5〕
四、在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课的作业上来搭配色彩与创作
1、以民间绘画现实题材为表现形式
当地的农民把生产生活、民风民俗、节假日的喜庆场景等现实题材用民间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画面上,再经过装饰性艺术处理,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2、以传统神话故事为表现内容,进行深入创作
学生在作业中应结合当地民间传统故事,如:蝴蝶妈妈、图腾的由来等进行简单变形具有装饰韵味的民间绘画,但一定要充分运用神话故事中的情节和故事中所要歌颂的精神,运用艺术理念在作业中充分的展现出来。
五 、民间绘画艺术在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民族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绘画是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种绘画根深于民间,根深于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活。创作这些作品的民间艺术家,他们往往运用朴实绘画语言,把观察生活最感兴趣的现象,人物、动物景象或传说故事等作为题材内容,用图案、色块、线条的方式记录、描绘出来。明快的色块、夸张的造型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当代的绘画艺术,出现多元化的艺术格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多元的艺术文化就构成多元的艺术世界。贵州民族民间绘画艺术形式,有它极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艺术内涵,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
通过对贵州民族民间绘画的研究,了解民间绘画的构成形式、绘画语言、制作工艺。掌握一定构成规律和绘制方法,运用于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实践。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民间绘画由于操作简单,便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第二,民间绘画表现自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大胆的艺术夸张,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通过对民间绘画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解本土文化,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绘画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本课题研究,试图根据教育部“国培计划”,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6
充分利用贵州地方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通过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通过对贵州民族民间绘画艺术的研究,来丰富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资源内容,拓展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内容,提高艺术修养,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情感和态度。
参考文献
[1] 杨晓辉等著.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 杨晓辉等著.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3] 杨晓辉等著.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4] 张锦华著.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考察录〔M〕.贵州: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 [5].杨晓辉等著.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