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o 59 Ga
70 As 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无机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人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数量减少,从而患缺铁性贫血
D.钾是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在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2.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
B.病毒RNA复制时需要的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C.病毒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
D.病毒R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关于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减半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对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含
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在植物体的同一部位合成 B.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菠萝可以延长储存时间 C.用一定浓度的2,4一D处理西瓜幼苗可获得无籽果实 D.喷施的赤霉素直接参与了芦苇细胞代谢,使其纤维长度增加 5.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
B.研究蝾螈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两部分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C.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甲组用锡帽盖住尖端,乙组去掉尖端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放射性元素S、P标记同一噬菌体
6.生态学家P.A.Haefner对褐虾在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与15℃水温比较,5℃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 B.在25℃水温、30‰盐度时,只有10%的褐虾能够生存 C.在20℃水温条件时,30‰左右的盐度最适宜其生存 D.由图可见,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电解MgO、Al2O3的方法来冶炼对应的金属 B.煤的气化、液化与石油的裂化、裂解均为化学变化 C.“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同一种性质 D.刚玉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玛瑙、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 Cl2溶于水,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A B.3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2NA
C.1 mol PC13与1 mol 36C12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中含P—36C1键数目为2NA D.反应20Ca +
4824998Cf→
2941181Og + x0n中,每生成294g 294118Og释放的中子数为3NA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d分别是A、D元素对应的单质,m、n、p、
q是由这些元素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气体p常作果实催熟剂,m、n为两种常见的液体。上述物质发生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D>B>C>A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B C.d与m反应的现象为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D.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10.2019年11月《Science》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2O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已 10-12)知:H2O2 H+ + HO2-,Ka=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极的电势低于b极 B.Y膜为选择性阴离子交换膜 C.每转移0.4 mol e-,就有0.1 mol H2O2生成 D.b极的电极反应为O2 + 2e- + H2O = HO2- + OH-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观察、对比气体产生A 中分别加入5滴等浓度的的速度 CuSO4和KMnO4溶液 向植物油和矿物油中分别加入B 烧碱溶液,加热 C 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表面 分层,另一不分层 晶体表面出现黑斑 是植物油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现象 结论 可比较CuSO4和KMnO4的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冷却后观察到其一分层的是矿物油,不分层的D SO2通入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1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氟利昂-12的结构式为 ,该分子是平面形分子 B.1mol苹果酸[HOOCCH(OH)CH2COOH]可与3molNaHCO3发生反应 C.用甲苯分别制取TNT、邻溴甲苯所涉及的反应均为取代反应 D. 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13.在25℃时,将1.0Lc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mol NaOH固体混合,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向该混合溶 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溶液pH随通入(或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 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的电离程度:a>b>c B.b点对应的混合溶液中:c(Na+) 10-8D.该温度下,a、b、c三点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Ka= c-0.1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结合图象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的频率小于ν0也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该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