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你们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吗? 五、总结:
小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希望我们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 板书设计 4 田家四季歌 春:春风吹——播种 施肥 夏:农事忙——采桑 插秧 辛苦 秋:稻上场——割稻 打谷 快乐 冬:雪初晴——制棉衣 教学反思:
————————————————————————————————————————————————————————————————————————————————————— ————————————————————————————— —————————————————————————————
4.《曹冲称象》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3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4、整体感知: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4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3.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后检测 1. 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
25
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教学反思:
—————————————————————————————————————————————————————————————————————————————————————————————————————————————————— —————————————————————————————
5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重点 难点
26
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把玲玲请到课堂上来了,快来和她打个招呼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5《玲玲的画》. 二、初读全文,识记生字。
1.首先是听读课文。 2. 进行字词过关。 3.学生流利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重点。
(一)画好作品,体会“满意”。
1.(1)读第一段,体会玲玲的心情(2)指名读第一段,读出玲玲的高兴和满意。(3)理解“端详”,指名做动作表演,用端详说话练习(4)齐读.
(二)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1.体会意外。[2.自由读第4段,自悟人物心情。 3.指名读,读出伤心难过。 4.同桌互读,体会难过。 5.分角色读4-6段
(三)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自由读7-9段。 2.勾画爸爸的话。 3.指名读,爸爸是怎么和玲玲说的?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情 5.课件出示第三幅画,与第一幅画比较,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6.体会人物肯动脑经。玲玲“想了想”,说明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玲玲在想些什么?
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