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名说。 7.引导用“懒洋洋”说话,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满意心情。 8.朗读第10段。你们和玲玲对这幅画都很满意,那这幅画得奖了吗? 四、总结回顾,发散思维.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 五、课后作业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板书设计
5 玲玲的画
高兴 伤心 满意
肯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教学反思:
———————————————————————————————————————————————————————————————————————————————————————————————————————————————————————————————————————————————
6.《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
28
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9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写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30
2、汇报交流。
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
31
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6 一封信
过得挺好 自己修台灯 思念 看电影 天天想爸爸 关爱 教学反思:
———————————————————————————————————————————————————————————————————————————————————————————————————————————————————————————————————————————————
7 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教学重、难点:懂得关爱父母,并了解文中部分词语。 教学过程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