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因地制宜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实验探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3:04: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因地制宜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实验探究

目前,大部分村镇小学教师均是一人兼代多个科目,由于工作强度较大,多数中老年教师就有些应接不暇。特别是教数学兼代科学课的教师,更觉得疑难重重:无专职实验教师,科学实验无时间准备;实验室所备器材老化,多数与授课内容不符;包容广泛生物、物理、化学等知识的科学教材上,有没有太多的实验现象的结论······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课教学质量,增添了不少困难。

如何不等不靠主动克服以上困难,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我尝试了一下教学实验研究,颇有收获。现于同行共研讨

一 、把握教学尺度,搞好课前预设。

站在教学层面,我认为首先要读懂教材,明确整册教材的设计规划;看清目录、了解本册分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达到什么目的;同单元逻辑关系怎样?每一课活动安排的意图是什么?哪些活动可以独立完成,哪些活动需小组合作探究?根据生物的节律、时令等实际情况,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能不能调整·····然后,到实验器材保管室调查统计,现有多少可使用的器材,那些器材短缺,需要自行准备,均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要考察学生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现状,了解学生对科学课的态度,摸清有多少科学课学习骨干。安排好科学实验小组,并任命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做好具体分工,让每个学生各自发挥智慧,协助老师搞好教学。

二、留心教学素材收集,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

大量事实证明,观察实验是科学课上其他教法无法替代的。但是,诸如《龟和鳖》教学,要清楚地让学生见到它们的身体特点,活的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室又无现成的标本,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注意从生活中、网络上找资源,鼓励学生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创造教学环境。

比如学习《龟和鳖》,我就把在一次宴会上收集的一个龟壳带到课堂,并收集了一幅《池中的龟和鳖》课件;有个学生也把自己瓶养的小金龟带到了课堂。在有结构的材料引发下,学生兴趣高昂,疑问解除,深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质量也空前提高。

鼓励和发动学生自带实验材料是教学的好办法。像食盐、土豆、生油、花生等物体,使我们经常用到的低值易耗材料。发动学生自带有很多优点:1.学生对这些材料熟悉,容易准备。2.可以为学校节省开支。3.减轻老师的工作量。4.也是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三、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探究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用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典型实验,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在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后,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如学习《杠杆》,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的一块大石头前,问“谁能想个简单办法让大石头移动?”问题提出,学生纷纷举手谈想法:用手推······,用绳拉······,在棍子下垫砖用棍撬······学生想法一一摆出后,师让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用那种方法省力。这时,学生兴趣浓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棍子下垫一砖块来撬的方法省力,为顺利研究杠杆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四、走进大自然,拓展课堂实验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却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对比才能得出结果,如:“种子的发芽;蚕的变态;蝌蚪长成青蛙等类的实验等,为了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就很有必要开展课外自然研究活动,在教室内设立“自然角”,校园内开创“生物园”、“小饲养园”等,使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观察、实验活动在课余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教师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水塘旁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又如《蛙和蟾蜍》一课为了让学生观察记录蝌蚪发育课程,我在班上设立蝌蚪饲养角,用透明的玻璃鱼缸饲养蝌蚪,摆放在窗台上,引导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定期观察记录,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蝌蚪长成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对于蝌蚪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之类的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

因地制宜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实验探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lb0o1wo1p5uqa87qs4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