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大师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摘要: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特色,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独特的语言艺术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其娴熟的语言技法有着独特的构成和形成方式。运用语言要素和语用角度等诸多手法,使文章语言拥有多种特色:幽默风趣、俗白精致、富含的潜台词,浓郁的“京味”,等等。让人不禁感叹语言大师的深厚功底。
关键词:老舍、语言大师、语言特色、“京味”、幽默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地幼年和少年时代。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阅历有利于他日后创作的平民化与“京味”风格的形成。1
研究和回顾20 世纪的文学创作与语言发展, 老舍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而且充满生命激情的语言范式。无论从其口语艺术、遣词造句特色, 还是从意韵俱全的描写, 多姿多彩的修辞, 或者从其作品所展现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心理, 都足以让后来者欣喜惊叹。其实, 老舍的文学语言也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提炼, 由铺张到凝重的艺术化过程。1922 年, 老舍的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 便可以看出其试验的影子; 到1925 年《老张的哲学》, 老舍的语言风格就初见端倪了。此后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面世, 到六十年代《正红旗下》,老舍文学语言已炉火纯青。这个过程体现了老舍对白话文的探索过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不好,也许他写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因为语言不好,没有风格,大家不喜欢看;或者当时大家看他的东西,而不久 便被忘掉。不能为文学事业积累财富。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很大程度上与他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的。除了一般文学语言所具有的特点,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还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特点。2 一、幽默风趣
张清常先生曾认为老舍作品的语言是“提炼过的, 艺术性的, 有丰富表现力
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
2
《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范成祥,东京文学,2009年第6期,第32页。
1
的精粹国语”, 并认为他在探索并推动中国新时代的文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3
老舍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其小说、戏剧,散文等无不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4
“幽默”一直是老舍文学语言一大特色。老舍认为, 幽默是执有同情、理解之
心的人, 运用智慧、聪明和技巧创造的使人发笑而富于教育意义的作品。比如: “说起‘胡涂’来, 我近几日非常的高兴, 因为在某画报上看见一段文字——题目是‘老舍’, 里面有这么两句:‘听说他的性情非常胡涂, 抽经抽得很厉害。从他的作品看来, 说他的性情胡涂, 也许是很对的。’‘抽经’的‘经’字或者是个错字, 我不记得曾抽过《书经》或《易经》。至于‘性格非常胡涂’, 在这个年月, 是很不易得的夸赞”5
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他主张幽默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幽默的作家也必须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极强的正义感”,“决不偏袒自己”樊骏评价老舍说:“在某种意义上, 失去了幽默, 就没有了老舍, 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6可见幽默特色于老舍作品的重要地位。 二、俗白精致
老舍成功驾驭了雅文学与俗文学,他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
老舍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想就是形容老舍先生的文字吧。
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的美。因此,老舍先生的语言又如一个精雕细刻的瓷器,这在《微神》中尤为明显。把普通的日常语言,精炼为瓷器一样的文字,让人不得
3
《北京话化入普通话的轨迹》,张清常.,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 年第4 期
《老舍作品的幽默语言艺术》,陆秀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
5《老舍幽默诗文集序》,老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517 页。
6
《认识老舍》,樊骏,文学评论,1996 年第6 期。
2
不惊叹语言大师的功力。 三、富含的潜台词
语言的魅力不止步于字面的风雪纠缠,更暗含于字里行间的暗潮汹涌。一个语言大师的功力要看语言的运用与凝练,更要看潜台词的意蕴与内涵。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
庞太监:哟!秦二爷!(幸灾乐祸。话一出口便露 出敌意,带有炫耀和挑衅:这不是讲维新的秦二爷 吗。)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多了吧?(有 什么好趾高气扬的,你前几天不还惶惶然吗,不过刚安 顿了几天。)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 嗣同问斩,告诉你,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志得意满,凶相毕露:如果你秦二爷以身试法,那就 要步谭嗣同的后尘。威胁、恐吓、咄咄逼人。)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 (你用不着拿这话吓唬我! 知道变法掉脑袋还讲维新,表示他的坚定立场。) 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以财产为借口再行攻击。实是旁敲侧击,将财产和维 新联系起来。)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明白其警告中 含杀机的居心,以谦虚保护自己。)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 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 新!(终于道出杀机,你秦二爷讲维新,就是谭嗣同一
3
党,小心你的脑袋。)
《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四、浓郁的“京味”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生在北京,一直到二十多岁,才去糊口四方。因此,我写小说和剧本的时候,总难免用些自幼儿用惯了的北京方言中的语汇。”因此,作品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风味。具体说来,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7
《离婚》中,北京口语词汇不胜枚举,如“瞎掰”、“傻佬”、“蘑菇”、“讪脸”、“敢情”、“吃劲”等等。“莲花白”酒、“杏r茶”、“酸梅汤”等市民El常生活用语,新鲜、活泼、亲切,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对北京口语恰如其分的运用,使老舍的作品极其本色,富于生活情趣和民族美感。
老舍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御北京口语的能力。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8
总之,作为一个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对新文学的语言艺术贡献是巨大而独特的。幽默风趣、俗白精致等语言特色,在他笔下浑然天成,真正达到了大雅大俗的完美境界。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7
《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范成祥,东京文学,2009年第6期,第33页。
8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5
页。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