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 ×100%=70%。
(2)拉力做的功:W=Fs=500N×8m=4000J,
拉力的功率:P= = 故答案为:70%,200。
=200W。
(4 分)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我市部分出租车使用天然气代替柴油或汽 11.
油,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如果该出租 车的质量为 1.5t,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0.1m2,则出租车静止时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是 1.5×105 Pa。
【解答】解:(1)天然气随着使用不断减少,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因 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出租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1500kg×10N/kg=15000N, 出租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
=1.5×105Pa。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1.5×105。
(4 分)一个空心小铁球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置于铁棒 AB 的上方,绕在铁棒上 12.
的线圈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 S 闭合后,空心小铁球仍漂浮在水面上,此时 A 端为电磁铁的 S(南) 极,当滑片 P 向左滑动,空心小铁球所受浮力 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增
【解答】解:电流由 A 流向 B,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 B 端为 N 极,则 A 端为 S 极(南极);
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减小,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增
大,则螺线管中的磁性增强,故小铁球所受磁力增强;小铁球受重力、磁力及浮 力,因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向下的磁力与重力之和应等于向上的浮力,因磁力 增加,故浮力也将增大。
故答案为:S(南),增大。
(4 分)如图,电源电压恒定,R1=30Ω,R2=60Ω,当开关 S3 闭合,S1、S2 都 13.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1A,则电源电压是 9 V;当开关 S3 断开,S1、S2 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0.45 A。
【解答】解:
(1)由图知,当开关 S3 闭合,S1、S2 都断开时,R1 与 R2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 电流,
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U=I(R1+R2)=0.1A×(30Ω+60Ω)=9V;
(2)当开关 S3 断开,S1、S2 都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由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即干路电流):
I′=I1+I2=
+ = + =0.45A。
故答案为:9;0.45。
三.探究:(18 分)
(6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4.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 透镜的焦距 f= 10.0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 们在 同一 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清晰的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仪 。
投影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方 移动 上 (选填“上”或“下”)。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 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远视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20.0cm﹣1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 f=10.0cm;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实验开始前,应将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中心调节在同 一高度上;
(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 10cm 处,u=25cm﹣10cm=15cm,2f>u>f,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 所以像逐渐向上移动;
(4)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 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 视眼的。
故答案为:(1)10.0;同一;(2)放大;投影仪;(3)上;(4)远视。
(6 分)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 15.
为支点,如图 1、图 2 所示。
(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 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 便于测量力臂 ;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
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 左 (填“左”或“右”)。
(2)如图 1 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 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 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
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如图 2 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 拉,其读数为 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 F2,第
一 (填“一”
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 F1 < F2(填 。 “<”、“≡”或“>”)
(4)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 3 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小 女孩乙可采取的做法是 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
【解答】解:(1)当在杠杆上挂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 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了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在调节杠杆平衡时,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 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 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 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一种实验方案更方 便,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因为第一方案 的动力臂要大于第二种方案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
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2;
(4)要使翘翘板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男孩不动,女孩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或者女孩不动,男孩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或者女孩不动,男孩蹬地,减小男 孩对跷跷板的压力)。
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左;(2)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 然性;
(3)一;<;(4)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