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建筑设计说明范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9 11:48: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建筑设计说明范例

本工程各栋住宅楼及沿街商业内设置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箱布置按两个室内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本工程合用一套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由市政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消火栓水泵+屋顶高位消防水箱联合供水。在最高的住宅楼屋顶设一个消防水箱,贮存18m3

的消防用水。平时由屋顶水箱维持管网压力并供火灾初始10分钟消防用水,然后由消防泵从消防水池取水增压。消火栓系统设消火栓水泵二台(一用一备),设于地下车库消防水泵房内,消防水泵由消防箱内启泵按钮或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启动。本工程消防水泵房旁室外设地上式消火栓水泵接合器二套。同时在距水泵接合器15~40m处设室外消火栓。 5、3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本工程地下车库及商业均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按中危II级设计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作用面积为160㎡,用水量为28L/S。采用普通玻璃球喷头,动作温度均为68℃的喷头,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 每个湿式报警阀组控制喷头数≤800个。

喷淋采用临时高压系统,由市政给水管网→消防水池→喷淋水泵+屋顶消防水箱联合供水,平时由屋顶水箱维持管网压力并供火灾初始10分钟消防用水,然后由喷淋水泵抽吸消防水池加压供给。设喷淋水泵二台(一用一备),喷淋水泵设于地下车库消防泵房内。喷淋水泵由湿式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联动开启或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启闭。并在消防水泵房旁室外设地上式喷淋水泵接合器二套。 5、4室外消防系统

本工程室外消防给水管均两路进水并在本基地做成消防环网,室外设DN100地上式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50m,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20m。并在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5~40M范围内设室外消火栓。 5、5其它灭火系统

本工程所有住宅楼按轻危险级A类火灾要求设置灭火器,商业按中危险级A类火灾要求设置灭火器。 6、管材

本工程室内给水干管采用热镀锌衬塑钢管,丝扣连接,户内支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室外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胶圈接口,埋地敷设。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粘接。外排水雨水系统采用抗紫外线的U-PVC管塑料管,承插连接。内排水雨水系统采用U-PVC承压塑料管,粘接。室外排水管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双壁缠绕塑料管,弹性密封橡胶圈承插连接。

消火栓系统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DN100mm丝接,管径>DN100mm卡箍管接头连接。 7、环保

水泵选用低噪声水泵,并在管道上设置消声装置避振吊架,在水泵基座下设隔振器,地下车库内产生废水先进隔油沉砂池后排入小区废水管网。六层以上生活供水采用变频水泵直供,不设屋顶生活水箱,减少生活供水的二次污染。 8、节能

本工程所有龙头均采用陶瓷芯片,所有洁具均采用节水型产品。

尽量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供水,住宅楼一至六层、沿街商业用房及室外绿化浇洒直接利用城市自来水。

(二)电气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本工程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1、2建设单位提供的要求及相关条件; 1、3现行国家规范与地方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低压用户电气装置规程》 DGJ08-100-2003;

《住宅设计标准》 DGJ08-20-2007;(2011年版)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范,标准; 2、设计范围

2、1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电力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

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通信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电力配电系统 3、1负荷等级:

建筑设计说明范例

本工程住宅属高层建筑,消防设备、电梯及公共照明等的供电按照二级负荷要求供电,一般住户按三级负荷要求供电。 3、2负荷计算:

用地面积14652、96㎡,地上建筑面积38096㎡,住宅建筑面积36217、2㎡,按每平方40W估算,配套用房建筑面积278、4㎡,按每平方80W估算,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1410、9㎡,按每平方15W估算,商业建筑面积1826、6㎡,按每平方100W估算,住宅部分总用电量1450KW,配套用房部分总用电量22KW,地下车库总用电量172KW,商业部分总用电量182KW。 3、3供配电

住宅部分总用电量1450KW,同时系数0、8,实际装机容量1305KW,拟设置1座电业独立式变电站,每一变电所拟采用2台800Kva干式变压器,设备总容量16000Kva,商业部分总用电量182KW。

人防部分采用低压380V多回路电源直接供电。

低压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供电电压为220V/380V;低压供电电源进户线采用 YJV-0、6/1kV 型铜芯铠装交联聚乙稀绝缘电力电缆穿防水套管穿墙引入配电间;

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取放射式配电;对于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对于消防设备、电梯等二级负荷采用ZN-YJV-0、6/1kV 铜芯交联聚乙稀绝缘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由配电间沿电缆桥架敷设;以两路供电至适当配电点互投;

住户电源采用Z-YJV-0、6/1kV 铜芯交联聚乙稀绝缘阻燃电力电缆由配电间沿电缆桥架敷设以树干方式配至住户配电箱;

对于容量较小的电动机采用直接启动的方式;潜水泵的启停由液位计控制。 3、4计量方式

住宅用户:分层设置住宅电度表箱, 统一布置于楼层的电表间内; 共用设施:统一在配电间PML1柜内设置共用设施电度表,集中计量。 3、5设备安装

大型设备配电采用控制柜落地安装,其她控制箱箱底距地1、5m明装或暗装;

电度表箱采用当地供电局定型产品,挂墙明装,单排表箱下口距地 1、4m,双排表箱下口距地1、1m;住户配电箱嵌墙暗装,下口距地 2、2m;

消防等设备的控制柜具有自动巡检功能;消防控制柜上应标有明显的“消防”标志,并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4、照明系统 4、1照度标准:

电梯厅: 100lx; 公共走廊: 100lx; 设备机房: 150lx; 4、2光源、灯具选择

住宅内仅设置灯位,灯具由用户自定;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而定,但其照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走廊、电梯间、楼梯间采用节能灯,楼梯间照明采用声光控制;

设备机房等场所采用荧光灯;照明灯具的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灯具效率大于0、7,荧光灯采用三基色细管径直管型,配节能型高效镇流器;

疏散走道及疏散楼梯间设置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其放电时间不小于30min; 灯具开关均采用跷板式暗开关,底边距地 1、3m暗装; 插座均采用防护型安全插座,底边距地 0、3m暗装。 4、3供电

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回路供电,所有插座回路(空调插座除外)均设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照明、插座回路一般采用聚氯乙稀绝缘电线BV-450/750V-(3x2、5)穿阻燃PVC管敷设,应急照明回路采用耐火聚氯乙稀绝缘电线N-BV-450/750V-(3x2、5)穿SC钢导管敷设。 4、4景观、室外照明

室外道路、景观照明由景观专业设置路灯、庭院灯、草坪灯等照明器具;室外照明由设置在门卫的路灯配电箱供电,采用时间、光控结合的控制方式;室外低于2、4m的灯具就地作局部等电位连接。 5、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5、1防雷保护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措施设防;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为C级。

在屋顶上设置4x25热镀锌扁钢作避雷带,在建筑屋顶上沿女儿墙与装饰构架等易受雷击部分敷设网格不大于20mX20m或24mX16m的避雷带,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物(金属水管、煤气管道、铁爬梯、金属支架、金属门窗等)均应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敷设在屋面女儿墙上的避雷带离其外沿的距离不大于15cm。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 必须有两根直径不小于16mm的主筋通长焊接连通,引下线的平均间距应不大于25m。防雷引下线顶端应伸出女儿墙与屋顶避雷带焊接连成电气通路。所有引下线下端应与柱底下基础桩内两根主钢筋焊接,并与底板及承台内两根水平钢筋焊接连接成电气通路,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作接地体,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施工完毕后,应实测接地电阻。如不满足要求,应外加人工接地极。

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在建筑四周距离外地坪0、5m处设接地测试点。 5、2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所有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包括电度表箱,配电箱,信息配线箱,所有强、弱电穿线钢管等),均应与接地专用PE线可靠连接、 MEB、LEB与接地装置相连均应不少于2处并形成环状;

本工程防雷接地、强电、弱电接地均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若接地电阻经实测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极;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连接,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MEB,在卫生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箱LEB。 电源进线处、弱电机房、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屋顶电梯配电箱以及其她设备配电箱等处设置浪

建筑设计说明范例

涌保护装置。 6、通信系统

住宅内每户设置住户信息配线箱,每户引入1根4对五类非屏蔽对绞电缆与1根2对电话线非屏蔽对绞电缆引至信息配线箱。在信息配线箱内设置HUB模块与电话配线装置;在住户单元中的主卧室、起居室、书房等处设置数据/电话终端,住户内所有终端的线缆均由信息配线箱引来。

住宅小区内设置中心机房,总体的电信电缆由电信运营商或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设计、施工,以各系统的电缆预埋管作为分界点,预埋管前侧由各自部门负责设计,预埋管后侧由本院设计。 7、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采用860MHZ双向网络传输技术,信号经双向用户放大器放大,以分配分支方式设计。到用户终端的信号电平应满足68±3dBμν,在住户单元中的主卧室、起居室、书房等处均设置有线电视终端。

住宅小区内总体的有线电视线缆管线由有线网络公司或相关单位设计、施工。 8、安全防范系统 8、1楼宇访客对讲系统

住宅设置楼宇访客对讲与单元门电动控制装置,系统设计按可视访客对讲系统考虑,设置在居住区域主要入口与住宅单元的访客对讲门口机、住宅室内对讲分机与安保中心联网。 8、2紧急呼叫系统

在住户内设置紧急呼叫求助装置,信号接至居住区域安保中心控制室。 8、3入侵报警系统

住宅楼的底层、二层住户设置入侵探测器;当住宅楼的裙房为商铺时,其裙房屋面层与上一层住户设置入侵探测器,报警信号接至居住区域安保中心控制室。 8、4可燃气体探测系统

在住户的厨房间内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信号接至居住区域安保中心控制室。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控制室宜设一层,有直接通往室外的出口。由消防控制室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进行探测监视与控制。消防控制室内分别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消防联动控制台、CRT显示器、打印机、火灾应急广播设备、消防专用电话设备、电梯监控盘及UPS电源设备等。为方便管理,消防控制室与安防中心共用一个房间。

为方便今后的检修与维护,火灾探测器采用智能感烟探测器、智能感温探测器。

本工程部分低压出线回路非消防电源部分断路器设有分励脱扣器,可由消防控制室在火灾确认后断开相关电源。

消防控制室对消防泵、喷淋泵具有手动直接控制功能,通过操作联动控制台上的按钮,使现场被控设备控制箱(柜)内的DC24V继电器动作,从而控制相关设备的启停,控制电缆单独敷设。

火灾应急广播利用公共广播系统,系统平时用作背景音乐及业务广播,火灾时由消防值班人员强制切换为火灾应急广播,消防值班人员可自动或手动选择火灾相关楼层及有关区域进行火灾应急广播,指导人员疏散。消防控制室设火灾应急广播切换装置。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所用的电线、电缆均选用阻燃耐火型电线、电缆。钢导管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部分穿阻燃钢制线槽或钢管,并作防火处理。消防配电线路与其它电力照明等线路分开敷设。 10、节能

对于无功功率容量大且相对集中的负荷,采用就地补偿。

低压配电采用低烟无卤清洁型电缆与导线,以提高人员在紧急疏散时的安全性。 消防设备负荷的配电线路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线电缆或耐火型紧密式母线槽。 供配电系统设计时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与节能的成套设备与定型设备。

设备房间、办公室等照明采用T5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并采用电子整流器就地补偿,使功率因数不小于0、9。开敞式荧光灯灯具效率不低于75%,格栅式灯具效率不低于60%。

电梯前室、走廊、楼梯间等采用节能高光效荧光灯。合理选择照明控制方式,每个照明开关控制灯的数量合理,以利节能。照明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

动力用电,照明插座用电等分回路配电,并设置电能计量装置。大功率水泵设置软启动,生活泵设置变频控制系统,以节约能源。

(三)暖通设计

1、设计依据

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 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1、8其它一些可适用的规范、规程、标准等

1、9业主提供的有关技术要求与建筑专业提供的平剖面及有关资料

2、设计范围

2、1地下设备用房、卫生间、汽车库等进行机械通风设计 2、2防排烟系统设计 2、3舒适性空调设计 3、空气设计计算参数

3、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安庆市)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1℃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9℃

建筑设计说明范例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6℃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9%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0、1℃ 3、2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夏季 冬季 新风量 噪声标准 房间名称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备注 (m3/人*H) dB(A) ℃ % ℃ % 门厅 27 65 16 - 20 55 办公室 26 60 20 - 30 50 商业用房 26 60 18 - 30 50 3、3 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排风 送风 房间名称 备注 方式 换气次数h-1 方式 换气次数h-1 卫生间 机械 12 自然 地下车库 机械 6 机械 5 变电所 机械 按发热量计算 机械 排风量80% 泵房 机械 6 机械 5 地下贮藏室 机械 6 自然 - 厨房 机械 40 机械 32 4、空调负荷、冷热源选择、空调设计 4、1商业用房面积约1826、6㎡。空调冷热源采用VRV机组,主机布置在屋顶上。末端大空间房间采用卡式四面出风机组,一般办公区域采用管道暗藏式机组与新风系统。

4、2住宅按分体空调设计。每户客厅、卧室墙外预留空调器室外机搁板及穿墙孔洞,并预留空调电量及空调插座。由电气专业预留空调电量及空调插座。空调冷凝水排至室外冷凝水立管(给排水专业负责)中集中排放,以防止冷凝水高空飘洒。

5、通风设计

5、1、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风系统,与消防排烟系统兼用。汽车尾气经由土建排风竖井引出排放,排放设置点应符

合卫生部门要求,风口距地不小于2、5m。除可利用车道自然补风外,其她区域设机械送、补风系统。通风标准为送、补风5次/小时换气次数,排风为6次/小时换气次数。 5、2、地下自行车库采用机械排风方式。

5、3、地下配电间与水泵房均设机械排风系统,通风量标准见第三条3、3款。

5、4、电梯机房设机械排风,选用低噪声换气扇进行排风,通风标准为8~15次/小时换气。同时由电气专业预留

分体空调电量及空调插座。

5、5、住宅厨房设带止回装置的垂直脱排油烟排风竖井,各户的厨房油烟由脱排油烟机排至土建防倒流子母竖风

道后引至屋顶高空排放。

5、6、住宅卫生间按5~10次/小时换气次数。污浊空气通过排气扇排至土建防倒流子母风道,引至室外排放。

6、风道、水管材料与保温

6、1空调凝结水管采用难燃B1型橡塑保温。

6、2空气凝结水管采用硬质UPVC管,凝结水管:?=13mm。

6、3空调送回风管采用带铝箔的离心玻璃棉板保温,厚度?=30mm。容重为48kg/m3。

7、防排烟设计 7、1、排烟系统

7、1、1 地下汽车库按防火分区设置防排烟系统。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

次数计算,消防补风尽量利用车道自然补风,无自然补风条件的,设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按排烟量的50%考

虑。

7、1、2 所有排烟风机总吸入口处均设280℃熔断的排烟防火阀,当烟气温度等于或高于280℃时,排烟防火阀熔

断关闭,联锁关闭排烟风机,反馈信号给消防中心。

7、1、3 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确认后,自动停止所有空调与与消防无关通风机的运行,根据火灾信号,

启动报警区内的排烟风机、机械加压送风机、消防补风机运行。

7、1、4、消防排烟风机、设置在专用机房中。

7、1、5、排烟风机与其排烟总管上280℃熔断的排烟防火阀联锁,当该防火阀自动关闭时,排烟风机停止运行。排

烟口(排烟防火阀)平时关闭,能自动与手动开启,与其相应的排烟风机能自动运行。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停止空调设备与与消防无关的通风机的运行,并根据火灾信号控制各类防排烟风机、补风设备等设施的启用。各空调通风系统主管道上的防火阀与该系统的风机联锁,当防火阀自动关闭关闭时,该风机断电。 7、2正压送风系统

7、2、1、住宅消防楼梯、消防电梯及楼梯合用前室,均有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商业部分如长度超过

60m的内走廊,设置机械排烟系统。风机设在屋面。

7、3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

7、3、1 管道材料、粘结剂等均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的洞口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7、3、2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横向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穿过防火分区的垂直风管设在管井内。 7、3、3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下列部位处设防火阀: a、穿越防火分区处;

b、穿越通风、空调机房的房间隔墙与楼板处; c、穿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与楼板处; d、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e、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

搜索更多关于: 建筑设计说明范例 的文档
建筑设计说明范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lwo31aazj75cln2z0an3ef8l940h6007s4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