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MBA《运营管理》复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3 14:06: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5 MBA《运营管理》复习题

一、简答题

1、衡量运营系统转换过程效率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衡量转换系统效率的主要指标如下:

(1) 效率:单位投入资源要素所获得的产量。其表达式为:生产率=产出/投入 (2) 成本: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资源投入。一般用单位成本衡量,其表达式为:单

位成本=总投入/总产量

(3) 质量:一种产品或服务持续的满足或超过顾客需要的能力。产品质量一般根据八个

属性来衡量和判断:性能、美学性、特殊性能、一致性、可靠性、寿命、会意质量和售后服务;服务质量采用便利性、可靠性、责任心、响应、准确性、周到、视觉感受和一致性衡量和判断。

(4) 时间:生产周期

(5) 速度: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频率和阶段周期。 (6) 适应性:提供多种产品的能力。 (7) 服务:系统的技术继承性及其他支持。

2、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代表理论是科学管理,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泰勒。

人际关系学说阶段:主要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对于生产效率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马斯洛的激励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决策模型和管理科学阶段:主要代表理论是质量管理和运筹学方法。 日本制造商阶段:主要理论是精益生产和JIT。

现代阶段:主要理论是电子商务、六西格玛、敏捷制造、供应链管理、环境和道德等。

3、运营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相关活动有哪些? 工作内容:

产品和服务设计、工艺选择、技术的选择和管理、工作系统设计、选址规划、设施规划、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改进;

相关活动:预测、能力计划、进度安排、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员工激励、设施的选择。

1 / 8

4、生产运作战略主要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生产运作战略具有三个特点:

(1)贡献性,它强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通过对产品目标的明细化使生产系统功能具有优先级而保证竞争优势的突出,为企业竞争提供坚实的产品和后援 保证;

(2)一致性,它强调生产运作系统与企业要求的一致性,同时也强调生产运作系统内部硬件要素与软件要素的一致、协调关系,以此来保证整个生产运作系统 的目标及其优先级;

(3)操作性,它强调战略既是一种计划思想,又应便于贯彻实施。

5、简要分析基于成本、基于质量基于时间的生产运作战略类型。

基于成本的战略是指通过发挥生产系统的规模经济优势,以及实行设计和生产的标准化,使得产品的成本大大低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获得价格竞争优势并造成一种市场进入壁垒。

基于质量的战略是指企业把质量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即依靠顾客感知到的产品或服务的相对质量的领先地位,赢得市场高的占有率和稳定的利润。

基于时间的战略是指企业把时间转化成一种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通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制造周期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使企业具备提供众多的产品种类和覆盖更多细分市场的能力。

6、说明构成产品成本要素,以及降低产品成本途径

产品成本构成要素: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 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改进质量; 第二,降低物料消耗; 第三,提高生产率; 第四,降低库存; 第五,缩短生产线; 第六,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7、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质量成本可分为:

(1)内部损失成本,是与低劣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到达用户前的成本,如返工费、修理和停工损失等;

2 / 8

(2)外部损失成本,是与提交用户不合格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成本,如退货、信誉降低损失等;

(3)鉴定成本,是为核算、评价和审核原材料、成本和服务,与产品质量标准一致所发生的成本,如检验设备、试验、检验人员等产生的费用;

(4)预防成本,是与减少潜在质量问题有关的成本,如质量改善项目、培训、检测产生的费用等。

8、简述PDCA 循环的工作步骤。

PDCA(戴明环)是指在质量持续改善活动中使用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的工作循环方法。计划指对工序进行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改进计划并给出计划的评价方案;实施是依据计划进行质量改进的过程;检查步骤分析计划实施结果是否达到计划目标;处理阶段,如果计划目标实现则推广使用新的方法,如果尚未达到目的则进行下一轮的循环过程。

9、工作系统设计中的工作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温度和湿度; 通风; 照明; 噪声和振动; 工作间歇; 安全性; 职业伦理。

10、常用的作业排序规则有哪些? 常用的作业排序规则有: (1)先到先服务规则; (2)最短作业时间规则; (3)超限最短加工时间规则; (4)最早到期规则; (5)最短松弛时间规则。

11、什么是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1)我们可以把精益生产方式理解为:生产出来的产品品种能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而通过其对各个环节中采用的杜绝一切浪费的(人力、物力、时间、空间)方法与手段满足顾客

3 / 8

对价格的要求。

(2)精益生产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用户为“上帝”,以“人”为中心,以“精简”生产过程为手段,以产品的“零缺陷”为最终目标。

12、什么是MRP?MRP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应用 MRPⅡ有何现实意义

MRP即物料需求计划,是 60年代发展起来的、适用于多级加工装配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作业计划技术。它根据产品计划计算出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以达到 “在所需的时间、所需的地方、取得生产所需的物料,做到准确无误” 的目的。所谓的 “物料”,泛指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外购件、外协件等,初始的 MRP没有信息反馈与控制功能。MRP是对定量订购法和定期订购法两种库存控制方法的发展,适用于对相关需求的计划与控制,其基本 原理可归结为以下两点:

(1)从最终产品的主生产计划(MPS) 导出相关物料 (原材料、零件、组件、部件等) 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投产 (订货)的时间。例如,对于一种外购件,假设第 5周最终产品的装配要用到它,其订货周期为 2周,则最晚第 3周应开始订货;对于一个自加工件,假设第 5周需用于装配,其本身的生产周期为 1周,则最晚应第 4周开始加工。 MRP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基本 MRP阶段:作为一种库存计划方法的改进,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 (2)闭环 MRP阶段: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3)MRPⅡ阶段:作为一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计划系统,即制造资源计划。

应用MRPⅡ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企业的系统管理。由于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和信息储存能力,人们对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加强了,由原来对产品的管理进入到了以零件为对象的管理,实现对企业制造资源的准确计算,避免了库存管理的盲目性,做到了准时生产。

13、什么是卡诺质量模型?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有什么指导意义?

卡诺模型是产品和服务设计的理论。从顾客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越多越好”的传统质量观点。开辟了从顾客的角度明确质量重要性的新途径,把质量分为三类:基本质量、期望型质量和兴奋型质量。

基本质量:顾客达到满意的最低特性。具备这些特征,顾客的满意程度不会提高;如果不具备这些特性,顾客极端不满意;

期望质量:顾客满意度与质量指标同比例增长的质量类型。

兴奋质量:顾客并没有预期但是产品和服务却提供、并能够引起顾客极大兴趣和满意的

4 / 8

搜索更多关于: MBA《运营管理》复习题 的文档
MBA《运营管理》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7ns2lonb92i2p9mey92mdyx423a401cb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