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地理 历史
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 (1)地壳的物质组成a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c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c
地壳的物质组成
1.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化学元素组成。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岩石是固态矿物的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如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按成因分类 岩浆岩 (火成 岩) 侵入岩 喷出岩 成因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的岩石 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岁月固结成为的岩石 在高温、高压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实例 流纹岩、玄武岩 花岗岩 沉积岩 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 变质岩 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高考 地理 历史
(2017年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第1题。
1.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C.沉积岩 答案:D
美国西部的羚羊谷为狭缝型峡谷。从地表看,羚羊谷为荒漠上一节干枯的小河沟(下左图);深入地下,羚羊谷两侧岩壁为光滑坚硬的沉积岩曲面(下右图)。读图完成2~3题。
B.侵入岩 D.变质岩
2.羚羊谷两侧岩石具有( ) A.片理构造 C.球状构造
3.与羚羊谷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是( ) A.全年炎热干旱,冬春季节多强风 B.年降水量不多,但有季节性山洪 C.全年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D.沿海低地平原,海水侵蚀作用强
解析:第2题,由材料知,羚羊谷两侧岩石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片理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构造特征,A错;球状构造是花岗岩等侵入型岩浆岩常有的构造,C错;气孔构造是喷出型岩浆岩的常见构造,D错。所以选B。第3题,材料显示的羚羊谷为荒漠上一节干枯的小河沟,说明当地气候较干燥,年降水量不多,河流是季节性河流。同时峡谷内部较深,且谷两侧岩壁为光滑曲面,说明存在明显的流水侵蚀状况,因此可判断存在季节性山洪现象。所以选B。
答案:2.B 3.B
B.层理构造 D.气孔构造
高考 地理 历史
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①: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②:固结成岩作用;③、⑦、⑨:变质作用;④、⑤、⑧:地壳运动隆起;⑥:高温熔化(重熔再生)作用;⑩、?:岩浆活动(冷凝作用)。
1.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循环包括地质循环和岩石的转化,结合起来可用下图表示:
依据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可总结基本规律如下表: 号码 ① 原物质 岩浆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各类岩石 地质作用 冷却凝固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高温熔化 变质岩 岩浆 沉积岩 生成物质 岩浆岩 ② ③ ④ 2.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高考 地理 历史
(1)三个突破口
①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③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两个技巧
①被三个箭头所指的肯定是岩浆。 ②只被一个箭头所指的肯定是岩浆岩。
(2019年1月浙江学考)下图表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类型和岩浆,数字代表地质作用类型。完成1~2题。
1.从岩石成因上看,花岗岩属于( ) A.甲 C.丙
B.乙 D.丁
2.2018年10月,金沙江白格地区连续降雨发生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该地质作用属于(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第1题,从图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判读出图中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因此数字代表分别是①为重熔再生,②为冷却凝固,③为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④为变质作用。花岗岩从成因上属于岩浆岩。第2题,山体滑坡属于重力搬运作用。
答案:1.B 2.C
下面图1为某地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代表内外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