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徐志伟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12期
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可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近些年,由于气候等因素,大豆的病虫害在不断加重,所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增强病虫害的防治能力,是提升大豆产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进行了初步研究和防治方法的简要概述,以期给大豆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1根腐病
1.1病原菌与危害症状。该病是腐霉菌和镰刀菌及丝核菌等真菌侵染而致。病菌是土壤习居菌,于土壤里过冬,主要危害大豆主根。病斑呈褐色到黑褐色.出现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皮层腐烂.重者侧根与须根脱落,主根变秃根。植株发病时叶子变黄,病株矮化,分枝少。 1.2流行条件。病菌能于土壤里长时间生存.连作能让土壤里病菌数量增多且发病重;土壤温度低和粘重土壤及通透性不好的白浆土发病重;土壤含水量多可使大豆幼苗长势差,抗病力弱,易遭到病菌侵染。
1.3防治方法。采取和禾本科作物3年之上轮作;用含有福美双和多菌灵的大豆种衣剂包衣,使用适乐时加阿普隆拌种。 2褐斑病
2.1病原菌与危害症状。此病由壳针孢属大豆球壳孢菌引起。病菌在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从伤口进和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引起初侵染。病苗可利用风雨传播来扩大再侵染。叶片病斑呈不规则形状,出现褐色和红褐色或黑褐色,可使整片叶子枯黄,造成过早落叶。
2.2流行条件。大豆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种植感病品种可发生褐斑病;病菌侵染叶片的最佳温度是28℃,温暖多雨,夜晚多雾,结露时间长发病重。
2.3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收割后将病叶和其他病残体清除及进行深翻,以降低菌源;常用药剂40%铜高尚乳油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灰斑病
3.1病原菌与危害症状。该病是短胖孢属大豆褐斑短胖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过冬。而后散发出分生孢子,利用风雨传播来侵染叶片发病。病斑为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