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物流发展综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14:46: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 例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三是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 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第六,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以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为例, 一是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 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物资采购管理(MRP) 和企业资源管理( ERP) 等物流管理软件, 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 二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4、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

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基础、活跃的市场主体以及完善的物流设施,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以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使各种物流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 促进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 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 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 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 另一方面, 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 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 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 不仅无法适应和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 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

第二, 政企不分现象依然存在, 不利于物流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 除铁路系统政企合一的体制外, 其他行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 例如港政管理和码头经营合一, 这一方面影响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 同时也影响企业市

第 5 页

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而且不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 缺乏明确、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 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 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 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例如在价格政策方面, 以多式联运的价格和收费政策为例, 集装箱运输采取的是新线新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 而件杂散货运输还采用国家定价方式, 故集装箱运输价格有时明显高于件杂散货的运价。 5、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比较而言,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 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仅有10所左右, 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百分之一; 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虽有开展, 但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 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 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企业的劣势十分明显。宏观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物流要素呈部门割据状态,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物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够,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微观方面,物流企业自身缺乏战略意识,整体战略规划不理想,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十分落后。

同时,由于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差,运作效率低下,基本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当然,我国物流企业也有一定的优势,其根本优势就是本土优势。第一,物流运作需要一定的载体,我国的物流设施设备尽管并不十分先进,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价格低廉;第二,物流的网络性极强,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过长期的运作,业务网络初具规模,且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门槛;第三,文化底蕴优势。国内物流企业更易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行为方式与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国外企业在这方面则需付出更多。

三、 中国物流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产业尚处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第 6 页

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现代物流业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

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释放出对现代物流业的巨大需求

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后的几年中,中国的国民经济将保持7%左右的年增长速度,这将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需求拉动。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转轨,决定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决定了物流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2、现代物流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今年八月五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九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从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简化通关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和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明确了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制。各级地方政府也日益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把现代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已进入全国与各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中国加入WTO将对现代物流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512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的世界第四大贸易国。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突破一万亿美元。这必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大的物流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物流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会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中国在物流运作机制和方式上同国际接轨,推动中国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签署了CEPA协议,使内地物流市场率先向港澳企业开放成为现实。到今年年底,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将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实现物流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

4、商业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推动物流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几年,我国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商业企业组织模式创

第 7 页

新和规模扩张的主要形式。连锁经营企业统一配送的要求促进了商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商业物流在品类、时间、批量、运输规划、设备专业化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精细化要求比较高,这势必推动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电子商务是对传统流通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电子商务具有范围广、选择性强、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它的发展必将成为中国物流配送水平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5、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中国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物流需求;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业是东北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重要保证。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商品交流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将大大拓展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 6、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多数中国企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选择。

过去中国许多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改革开放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多数中国企业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已开始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追求降低物流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这是物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战略

1.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要加强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重点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如铁路、机场、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物流节点(物流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仓库)和物流网络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培育有国际竞争力及区域辐射能力的物流企业,推动专业化的行业物流发展,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物流标准体系,着力形成布局合理、技术适宜、绿色安全、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2. 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物流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次产业是物流业的服务对象。各次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物流需求就会快速增长。当前,在综合要素成本总体上升的驱动下,制造业面临着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要求,越来越

第 8 页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物流发展综述 的文档
中国物流发展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s7r2b6gb6tzp833x8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