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9 13:05: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金融理论与实务

T1:简述商业银行监管资本的含义与构成。

答:一、监管资本的含义: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最低资本量,是商业银行的法律责任,因此,监管资本也可称为法律资本。 二、监管资本的构成

1、一级资本:也称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一级资本是永久性的并且被认为是一种高质量的缓冲器,是判断银行资本是否充实最明显的依据。

2、二级资本:也称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

T2.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本质是什么?

答: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通俗一点说,就是将运用、调整、控制资本的手段、工具交给资本自身。资本自由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T3:.简述通货紧缩被称为经济衰退加速器的原因。 答:(1)从投资看,实际利率的提高使企业减少投资

实际利率提高,企业投资的实际成本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企业会减少投资,缩减生产规模,减少雇佣工人,整个社会表现为产出下降,经济萧条,失业增加。

(2)从消费看,物价还会下跌的预期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

通货紧缩中,尽管物价的下跌使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但是对未来物价还会继续下降的预期促使人们推迟消费,更多地进行储蓄。此外,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使人们的收入减少,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对未来的预期悲观,这也会让消费者紧缩开支,减少消费。投资需求不足加上消费需求不足,经济运行进一步陷入衰退,陷入恶性循环。

T4:中国的历次利率调整表明利率政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1993-2012年中国利率调整与经济周期有关,受逆经济周期干预,利率调整受市场化影响,根据市场决定利率的高低。当市场资金需求旺盛的时候,利率提高;当资金足球衰弱的时候,利率降低。

1)93-95年,中国经济市场通货膨胀CPT增幅高达20%,PPI增幅高达24%,提高利率,减少贷款投产;

2)96-98年中国实现宏观经济调控软着陆,降低利率; 3)99-03年中国经济通货紧缩,降低利率; 4)04-07年中国经济平稳,通货紧缩回笼; 5)08-09年全球经济危机,降低利率; 6)10-11年经济通货平稳,提高利率;

7)2012年后,2012年6月8日开始金融机构存款的基准利率上幅限10%

T5.试述近5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1)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近些年来投放基础货币的主

要渠道。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

(2)存在的问题:依据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以货币乘数倍相应增加。为了对冲由外汇占款而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方式回笼基础货币,使得基础货币的增长率远远低于外汇占款的增长率,但同时使中央银行承担了巨额的票据发行成本。

T6:.通过中国的利率调整进程,你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了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答:(1)实现正利率既是别国利率改革的经验,也是资金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在西方研究中,实行正利率政策也是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

(2)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缺少经验,相关的制度条件亟待完善,为了减少改革震荡,因此只能坚持渐进式原则,从基础的金融产品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利率市场化的金融产品的品种和规模。

(3)坚持次序性原则,就是要以建立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为目标,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T7.试述3.通过中国的利率调整进程,你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了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 国际收支差额。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决定着该国外供求状况,国际收支的收入项目

形成了该国的外汇供给,国际收支的支出项目形成了该国的外汇需求。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国际储备增加,使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外汇储备减少,使外汇的供给小于需求。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汇率发生变动。

2、通货膨胀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对内贬值,则其对外价值也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反之,若一国发生通货紧缩,物价下跌,该国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增加,对内升值,则其对外价值也上升,本币汇率上浮外币汇率下跌。

3、利率是资金的交易价格,扣除物价上涨率后实际利率的高低决定着国际投资者投资收益的高低。当不同国家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了追求较高的收益,必然把低利率货币兑换成高利率货8币、流动到收益高的国家,这样就会影响到不同货币的需求与供给,从而影响汇率变动

T8:中国利率市场化未来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改革重点是:存款利率市场化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

T9:试述货币政策四大目标间的关系及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答:一、货币政策四大目标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2、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间具有一致性,奥肯定律论证了这种一致性,经济增长有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 3、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间具有矛盾性。由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推导可知,物价上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则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反向变动,存在矛盾性。

4、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通常来说,在各国贸易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各国都保持本国的物价稳定,则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能够同时实现。 5、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带来货币支付能力的增加,会导致对一部分本来是用于出口的商品转向内销。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是进口的增长高于出口的增长,导致贸易逆差。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1995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T10:.试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变化的方向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答:(1).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1993年,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

搜索更多关于: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定) 的文档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t2p97is24mn0g1mmp04oweh0q68m00oj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