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
一、幼儿园教师的含义地位和资格
(一)幼儿园老师的含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二)幼儿园老师的地位(有提升) 1. 幼儿园老师的职责(保教结合) 2.??资格认定——教师资格证
二、幼儿园老师的类型和特点
新手型 成熟型 骨干型 专家型
三、幼儿园老师的角色
(一)作为普通人的幼儿园教师 (二)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幼儿园教师
专业教育者的多重角色内涵☆复杂性程度高 教师与非专制教育者的差异 ·专业人员的反应是运用的可靠地专业知识即见解作出判断,其目的着眼于儿童长期 发展利益。
(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思考及反应过程:1 此情景可以教育幼儿什么?2 教师 在事件中幼儿做的诊断是什么?3课程与管理应该作何调整)
·非专业人员的反应则多视当时的情况以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事情为标准来决定行 为反应,而不是以儿童长期的发展利益为目标。 (三)儿童早期发展特点 与幼儿园教师角色
1.特点:指个体0~6、7岁这一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都正处在由不成熟向初步发展的过程中。
2.角色:是幼儿的养护者 (养护不仅包括对幼儿生理、生活上的照料也包含着对他们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健康的人格个性品质,社会性品质与行为等多方面心理发展的积极关注与呵护
是幼儿的榜样者(做什么,不做什么)
幼儿与社会的中介(社会上的规矩通过幼儿园传达,e.g.尊重 诚实 礼仪)
四、新时期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2. 从儿童的传授者转变为儿童发展的促使者
3. 从教育活动的践行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4.从教育活动的完成者转向教育生活的建构者 5.从技术的关注者转变为价值的思考者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素质
一、概述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保育教育过程中,所依凭和展现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一般包括职业道德、专业和普通知识、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
二、幼儿教师素质构成
(一)职业道德
1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2 爱护和尊重幼儿 3 团结同事 尊重家长
4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举止文明礼貌,语言健康规范,衣着整洁得体,教态端庄大 方,注重用自己高尚的言行做出表率) (二)知识结构
1 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
2 扎实的学前发展与教育理论知识 3保教实践性知识 (三)基本能力
阅读理解 逻辑思维 信息处理 写作能力 ??
(四)专业能力
观察能力 沟通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职业技能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家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和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幼儿园教师秉承的基本理念
——师德为先 幼儿为本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一)师德为先
师德的具体内容: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立,以人格 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领路人。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的总和。
师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规范和准则。
师德的核心: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 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师德的重要内容;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途径:必须以了解、关爱、尊重幼儿为前提 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4教育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5激励与评价 6 沟通与合作
7反思与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核心品质——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
(二)幼儿为本
涵义:通过培养身心,协调全面发展幼儿,在既体现幼儿教育的人本质向的同时,又体现幼 儿教育自身的社会价值。
基本内容: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发展特 点和保教的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为本理念的教育行为准则
1 尊重幼儿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 2 尊重幼儿期独特性和价值
幼儿的独特性表现在其心理、生理、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文化生活等各方面。 3 尊重幼儿的特点,与保健规律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形式
4 促进每一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幼儿为本的教育以公平性、整体性、协调性、个性化为特征 幼儿为本的误区
1 不能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
2 幼儿园教育就是满足幼儿的兴趣 3 幼儿教育只考虑幼儿就够了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
学前儿童观
要点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完整儿童的发展观 德智体美劳 主动构建的学习观
运用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1 儿童有各种合法权益
2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受制于各种因素 3 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4 儿童的发展有差异性 5 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6 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完整儿童)
儿童观: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和总和
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第一节 儿童观
正确的儿童观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师的重要因素。 E.g.三天不打,山房揭瓦
儿童观:儿童是贱的,他们喜欢捣乱 教育:收拾,惩罚,强制
《专业标准》从关爱儿童、尊重幼儿、注重生活教育三个方面对幼儿园老师进行了规定。 ——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尊重儿童人格(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儿童,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同需求) ——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怎样的儿童观 决定 怎样对待幼儿
一、儿童观的演变
1、古代的儿童观 儿童是小大人 2、中世纪的儿童观 儿童生而有罪
3、文艺复兴时期儿童观 从新人类的观点导出新儿童观 4、启蒙时代的儿童观 儿童的发现
5、教育心理化运动 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6、儿童心理的建立 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成为可能 7、20世纪 儿童的世纪及其问题(突破性发展) 儿童观的科学化<生理学 心理学 神经科学>
二、儿童权利的法律保障
1、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
? 第一条 儿童——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的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 四大原则
1)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儿童的必须以儿童的权益为重 2)尊重儿童人格原则——尊重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
3)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出生高低,贫富男女,正常儿童或残疾儿童,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和忽视。
4)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儿童,应当听取儿童的意见 四大原则
1)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有权接受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 医疗服务
2)受保护权——防止儿童受到歧视,虐待及疏忽照顾,尤其是那些失去家庭的儿童和 难民儿童
3)发展权——每位儿童都有权接受一切形式的教育,以次培育儿童身体、心理精神, 4)参与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