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正确;分子的热稳定性与形成的化学键强弱有关,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D项错误。
10.(2019·杭州高三质检)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0.1NA B.1 mol 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1 mol 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失去电子数均为2NA D.22.4 L乙烷(C2H6)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7NA
解析:选C。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0.1 mol 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小于0.1NA,A项错误;1 mol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8NA,B项错误;1 mol Mg完全反应生成MgO或Mg3N2,失去的电子数均为2NA,C项正确;题中未指明为标准状况,故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项错误。
11.(2019·宁波适应性考试)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催化剂
解析:选B。根据图示CO2和CH4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O2+CH4――→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项错误;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且形成了新的C—C键,C项正确;CH4变为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D项正确。
12.已知反应:2A(l)
催化剂
B(l) ΔH=-Q kJ·mol,取等量A分别在0 ℃和20 ℃
-1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5 -
A.a代表20 ℃下A的Y-t曲线
B.反应到66 min时,0 ℃和20 ℃下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 C.0 ℃和20 ℃下达到平衡时,反应都放出Q kJ热量 D.反应都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a>b
解析:选B。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先达到平衡,即Y-t曲线先出现拐点,故b代表20 ℃下A的Y-t曲线,A项错误;反应到66 min时,0 ℃和20 ℃下A的转化率相同,又两温度下A的起始量相同,故此时两温度下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B项正确;题给热化学方程式表示2 mol A完全反应放出Q kJ热量,因无法确定已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故无法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C项错误;b代表20 ℃下A的Y-t曲线,a代表0 ℃下A的Y-t曲线,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反应都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a
13.常温下,用0.100 0 mol·L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 0 mol·L
-1
-1
的HX、HY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V(NaOH)=0 mL时,c(X)>c(Y) B.a点时:c(Y)+c(HY)=0.100 0 mol·L C.b点时:c(HX)>c(Na)>c(X)>c(OH)>c(H)
D.当V(NaOH)=20.00 mL时,NaX、NaY两溶液中的阴离子总数相对大小:N前者>N后者 解析:选C。由题图知,HX及HY均为弱酸,V(NaOH)=0 mL时,溶液pH:HY
-
-1
+
-
-
-
+
-
-
+
-
-1
-
-
V(NaOH)=10.00 mL,此时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HX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说明
Na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故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HX)>c(Na)>c(X
-
+
)>c(OH)>c(H),C项正确;当V(NaOH)=20.00 mL时,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
-+++
c(OH-)+c(X-),c(Na+)+c(H+)=c(OH-)+c(Y-),故NaX、NaY溶液中阴离子总浓度均为c(Na
+
)+c(H),c(Na)相同,又因为酸性:HY>HX,故溶液碱性:NaX>NaY,则溶液中c(H):NaY>NaX,
- 6 -
+++
故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对大小:N前者 14.以硫酸工业的SO2尾气、氨气、石灰石、焦炭等为原料,可以得到有重要应用价值的CaS、(NH4)2SO3等物质,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B.生产中反应Ⅰ中需鼓入足量的空气以保证SO2充分氧化生成CaSO4;向反应Ⅱ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性的物质,其目的是防止(NH4)2SO3被氧化 C.将反应Ⅱ后的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NH4)2SO3·H2O D.反应Ⅲ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C 15.已知酸性:H2SO3>H2CO3>HSO3>HCO3。某无色溶液Y中可能含有Na、Fe、Ba、NH4、Cl、SO4、HCO3、HSO3中的几种离子,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相同。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气体均全部逸出,忽略H2O2的分解)。 - 2- - - - - + 3+ 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Y中一定不存在Fe、SO4 B.溶液Y中肯定存在HCO3、HSO3、Ba、NH4 C.溶液Y中一定含有Cl,且n(Cl)=0.01 mol D.溶液Y中可能存在Na,为确定其是否存在,可取溶液1通过焰色反应实验验证 解析:选C。溶液Y呈无色,故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加足量盐酸酸化的H2O2溶液后,产生224 mL气体1,该气体为CO2,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HCO3,且n(HCO3)=0.01 mol。向溶液1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并加热,得到气体2和溶液2,故溶液1中一定不存在SO4,产生的气体2为NH3,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且n(NH4)=0.01 mol。向溶液Y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的H2O2溶液,产生2.33 g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BaSO4,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Ba,且n(Ba)=n(BaSO4)=0.01 mol,由于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SO4,则一定存在HSO3,且n(HSO3)=0.01 mol。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1 mol HCO3、0.01 mol HSO3、0.01 mol Ba、0.01 mol NH4,一定不存在Fe、SO4,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可 + 3+ 2- - - - 2+ 2+ 2- - -2+ + + 2- - - 3+ +- - - - 2+ + 3+ 2- - 7 - 能存在Na,当存在Na时,由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相同知,n(Na)=0.01 mol,则n(Cl)=0.02 mol,当不存在Na时,n(Cl)=0.01 mol。故A、B、D项正确,C项错误。 + - +++-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