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
课文共有14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及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记叙了小时候父亲带“我”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所看到的情景和父亲对“我”的教导;第二部分(第4至11自然段)写“我”在父亲教诲的影响下,另辟蹊径,克服了编织一件毛衣所需时间与交货约定的时间相差20倍的困难,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第三部分(第12至13自然段)记叙了又一次另谋出路──举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不仅使展会如期开幕,还吸引了众多的订货者;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首尾呼应,写父亲对“我”从小进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导,让“我”终身受益(如果学生把第四部分合并到第三部分,也可以认同)。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作者写本文时的罗马市区图】同学们,本文作者在塔顶上看到罗马广场时,不禁惊呆了!一座座村庄星罗棋布,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她想去城市广场,却不知道走哪
条路,谁来当导游?
同学们,通往广场的路只有一条吗?【课件出示: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齐读课题。
同学们,条条大路通罗马。 二、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同学们,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课件出示:伊尔莎·斯奇培尔莉图文】你们搜集有她的相关资料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美国作家,生于意大利罗马。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名的服装设计师之一。1927年在巴黎开设自己第一家服装设计沙龙,追求设计的创新性,她第一个设计了护肩、毛皮织物、将拉链染成和衣服相同的颜色。她和当时很多艺术家,比如著名画家达利等人联系密切,并聘请他们参与纺织品的设计,把超现实主义风格引入服装设计中。】
同学们,请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同学们,课文你们读完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生字:黛 宴 纫 绎】同学们,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一起读读。
同学们,生字你们会读了,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星罗棋布、环抱、大喜过望、心灵手巧、挑拨、络绎不绝】
同学们,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一下,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老师为你们点赞。那这些词语你们理解吗?【课件出示: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同学们,恭喜你们顺利闯过字词关!现在你们读起课文来一定更顺畅了,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篇章结构是怎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写小时候父亲带“我”爬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所看到的情景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第二部分(第4至11自然段):写“我”在父亲教导的影响下,另辟蹊径,克服困难,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写“我”又一次另谋出路——举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不仅使展会如期开幕,还吸引了众多的订货者。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父亲对“我”从小进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导,让“我”终生受益。】
同学们,现在你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吗?谁能概括地说说?【课件出示:一个场景,两件事,一段结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同学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课文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同学们,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小组研讨。在研讨之前老师有提示:【课件出示: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同学听。 2、写一写,把你学懂的地方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4、画一画,把你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预设:
1、【课件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同学们,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预设:
【课件出示:这是父亲带女儿爬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的他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同学们,通往学校的路也是不止一条吗?
2、【课件出示: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同学们,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课件出示:异常兴奋】
同学们,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过望”?【课件出示: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我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同学们,“幸福的云”指什么?【课件出示:幸福来得非常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
3、【课件出示: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懊恼?请用你们的心体会体会作者的心情。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一家大商场的经理一下订购了四十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不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让“我”特别沮丧。】
4、【课件出示: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同学们,读读这句话,看看写出了什么?“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入市场后所取得的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不断的毛衣时装外,还有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5、【课件出示: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同学们,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内讨论讨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虽然“我”只讲了两个例子,但一生遇到的困难绝对不止这些。父亲的教导,帮助“我”战胜过许多困难,获得了很多成功;更重要的是,父亲让“我”从小就建立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向困难屈服,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种态度,这种思维方式,的确让人“一生受用不尽”。】
小结:
同学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的确是一句让人终生受益的话,人有了这样的生活理念,就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设计师,你遇到困难会怎样处理?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遇到困难该怎样解决。
小结:
同学们,这些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战胜困难,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同学们,文中表达主题的两个例子哪个写得详细,哪个写得简略? 小结:
同学们,选好了材料,如何表达很重要。课文表述两个例子的时候,详略处理得特别好:
前一个例子详写;后一个例子略写,只着重写了时装展如期开幕的情况和人们对这次时装展的反应,文字不多,却很能说明问题。
四、回归整体,深悟启示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和揭示的道理。 同学们,谁来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
【课件出示:有一次,我写数学作业,有一题我不会做。这道题有很多解题思路,当时同学教我的方法我没有算出来,于是,我就想了另一种方法解答,最后结果是对的。这说明当我们发现一种方法不可用时,可以用另一种试试。】
同学们,看来你们都读懂了课文题目,题目中的“广场”指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成功、目的地】
同学们,父亲带“我”去广场的真正用意是告诉“我”什么?【课件出示: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五、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同学们,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你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过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一条。让我们在生活之路上积极地去面对挑战吧! 板书设计:
父亲告诉(开篇点题)
一人 设计、制作、出售毛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多人 详略得当 迎难而上 与众不同 非成衣
父亲的教导 终身受益 首尾呼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