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们爱劳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10图形的联想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32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游戏激趣:老师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印有圆形的纸上画出各种事物,比赛谁画的变化图形最多。
(2)课件慢慢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屋顶。让学生观察: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展示帆船)
(3)展示悉尼歌剧院全貌,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的艺术构思。
2.小组研究,自主学习。
(1)出示范例《水杯》,请学生研究:水杯变成了什么?加了哪些关键图形?还可以变成什么? (2)小组学习:图形联想中添加的图形数量宜少而精,还是多多宜善? 引导学生依据书中的图解与提示,研究图形联想的基本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图形联想有什么用?让学生懂得图形联想在图形设计、仿生学等学科中的作用。 3.布置作业,启发联想。
(1)作业要求:自选一个图形,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2)欣赏《尺》、《鸭子》等图形联想画面,想象你还能让它们变成什么。 4.创作联想,大胆表现。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1)学生介绍各自作品中联想的方法,小组交流。 (2)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收拾整理,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形资料,带齐绘画工具
(教师)搜集各种创意图形资料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制作成课件;准备好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 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图形联想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我们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图形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的基础。 揭题:《图形联想》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各种创意图形画面,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提问:读懂画面了吗?哪幅画面更有创意?为什么? 小结:创意图形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了活力。 (2)播放各种图形。
提问: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采用小组接龙方式回答。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图形。
课件把一个图形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每小组分发几个图形,请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思考。
小结:不同角度的仔细观察、不同头脑的大胆思考,都能给图形带来神奇的变化。
(2)尝试表现:依据自己的观察对图形进行联想并画出来。 4.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现一组独一无二的图形联想图。 要求学生表现图形联想时,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老师在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5.评价与拓展。
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丰富的图形联想园。并引导学生扮演设计师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图形联想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