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21:30: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 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 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 3)转换物镜: 低倍镜,视野 亮,看见的细胞数目 多;

高 倍镜,视野 暗,看见的细胞数目 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 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 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 还有荚膜和鞭毛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 其结构包括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

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 菌丝分地上部分 —子实体,

地下部分 — 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 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

各异,专营细胞内 寄生生活 。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 细 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2、1665 年,英国的科学家 胡克发现了细胞 ,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3、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核 :内含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 2)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细胞质: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4、动植物细胞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植物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5、细胞壁的作用:保护和

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 泡:内含细胞液

6、细胞学说: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 “细胞学说 ”。

7、.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8、.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 细胞分裂。问题:(1)一个受精卵经过了 n 次这样的分裂,产生了多少个细胞呢?

2n

( 2)细胞分裂过程: 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 。

( 3)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含有遗传物质 ( 4)细胞分裂: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9、细胞生长:分裂生成的子细胞从周围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

的过程,叫做细胞的生长。

10、细胞的分化:子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1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

( 1)细胞分裂的结果 —— 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 2)细胞生长的结果 —— 生物细胞体积的增大; ( 3)细胞分化的结果 —— 产生不同的生物细胞。

第三节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

2、群落:又叫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有机生物体的总和。

3、植被: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

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4、生态系统 :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 组成了生态系统。

(1)成分:可用下列图来表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2)功能

①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生态因素 :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

(2)分类:

生物因素:指同种的其他个别和不同种的生物

非生物因素:指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6、生态平衡 :

( 1)标志: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

物链和食物网; 在各组成成分之间,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

对平衡。

( 2)保持平衡的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

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当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②人为因素

7、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8、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鱼与水生活、鸟与飞翔生活等。

9、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第一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一.根、茎、叶的结构

1.根: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起固着、吸收作用。

2.茎:地上部分的骨干,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支持叶花和果实。

3.叶:由叶片、叶柄组成。

二.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和水

1.植物的正常健壮生长, 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 等的无机盐。

2.不同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化 肥 氮肥 磷肥 钾肥 铁肥

对植物的作用

枝叶茂盛

发育良好,提早 结果成熟 使茎秆坚韧,块 根肥大 参与酶的合成

缺乏时的症状

叶片黄,瘦小开花少,籽实不饱满

生长缓慢,矮小,叶暗绿,花果实种子减少 茎秆细弱易倒伏,叶黄或叶弯卷 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三.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

1.细胞吸水和失水:当 外界溶液 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时,细胞 失水;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 吸水。

2.植物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 器官是根 ,部位在根毛区 。

( 1)植物根尖的结构:

名称 位置 细胞 特点 作用

根 冠 最前端 排列 不整齐 保护 作用

分 生 区 根冠后

细胞小、核大质浓,排 列整齐,分裂能力强 使根细胞的数目不断 增多

伸 长 区 分生区后

根毛区

伸长区后

能快速生长, 质中 有根毛,出现输导 开始出现小液泡 把根推向新的土 层。

组织有大液泡

吸收水分和养分

( 2)水分进入路径: 土壤→根毛细胞→内层细胞→导管→茎→叶→散失 ( 通过气孔 )

( 3)物体内 水分的输导由导管来完成的 。 ( 4)矿质元素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

3.水分的利用: 1%左右参与光合作用等代谢 活动;99%通过蒸腾作用 散失到大气中。

4.蒸腾作用的意义 :

①是植物吸收水和促使水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②促进溶解在水在的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可以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 , 避免因强烈阳光照射而造成灼伤。

5.水分的散失是通过气孔进行的。

气孔的调节机理 :当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放;反之,气孔关闭。

五.植物的光合作用

1.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光能, 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

物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主要有: 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等。

3.意义:完成了两大转变:

( 1)物质转变: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 2)能量转变: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是指活细胞在酶的参与下, 吸入氧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2.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3.意义: 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提供了能量

4.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很旺盛。

七.新陈代谢原理在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应用

1.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农民都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作种;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nwmu5br9j3gyk618jsm0fvam2gysn007d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