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语文《望洞庭》韩菲艳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22:53: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望洞庭

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第一小学

姓名:韩菲艳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专题学习网站 二、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本单元是自然风景篇,启示我们怎样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表现大自然的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诗篇写景细致优美,比喻形象新奇,表现了诗人想象丰富、胸怀宽广,他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三、教学方法 学古诗注重积累,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让学生对文本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我通过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设计,利用专题网站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源自主学习、提交答案、互相评议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学习。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 能根据提示理解诗句中带点词并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网站上广泛了解洞庭湖及诗人和当时的写作背景,通过网络提交各自理解的诗意,然后用“互评互议”来激活课堂,利用绘古诗、诗书画赏析、扩展阅读等内容,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教学重点: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六、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两个比喻句,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举世闻名,不同凡响。特别是唐诗,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诗歌的顶峰。王维用“每逢佳节倍思亲”来寄托他的思乡之情,贺知章用似剪刀的“二月春风”, 剪出了嫩嫩的柳叶。李白站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下,为我们描绘了壮美的庐山景色。无尽的思念,变幻的四季,壮美的山河,招唤我们再一次回到那个诗人倍出的唐朝,去欣赏另一位著名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现在就请你赶快登陆我们的学习网站,去听一听这首诗吧!http://121.28.14.13/gushixxwz/index.asp http://121.28.14.13/gushixxwz/nr.asp?id=1123 播放古诗朗诵《望洞庭》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式的激情导入,将学生的思想带回遥远的唐朝,为下面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做了铺垫。 二、指明学习方法http://121.28.14.13/gushixxwz/fangfa.asp 师: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谁来说说我们都是从哪几方面学古诗的?(释义、会意、诵读、积累。) 三、释义 诵读 1释义——知诗人、解诗题http://121.28.14.13/gushixxwz/zzjj.asp 师:大家看屏幕左边的图,这就是诗中描写的洞庭湖,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生:天空、明月、湖水、山。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风平浪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设计意图]: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在这里我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通过词语训练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点击“解诗题”,根据网络资源,了解洞庭湖,谁来介绍一下洞庭湖?http://121.28.14.13/gushixxwz/jst.asp 学生汇报:简介洞庭湖。教师讲解:望字是指站在远处看,说明诗人离洞庭湖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题目是望洞庭,(画诗人)屏幕左边的图片就是有名的君山,它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隔湖相望,给洞庭湖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神秘的遐想! [过渡语]:正因为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所以,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就是其中的一首。 简介刘禹锡。 师:这首诗就是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不禁诗兴大发而创作的。 2抓字眼、明诗意 先读古诗,再利用网络资源,根据注释逐句理解,把每句诗的意思写到文本框中,然后提交。http://121.28.14.13/gushixxwz/mshiy/msy mulu.asp (打开屏幕演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学习第一句诗:湖光秋月两相和 http://121.28.14.13/gushixxwz/mshiy/msy1.asp [诗意]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湖水和月光相互映衬,显得非常和谐。 学习第二句诗:潭面无风镜未磨 http://121.28.14.13/gushixxwz/mshiy/msy1.asp [诗意]这句诗的意思是湖面上一点风也没有,朦朦胧胧的,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教师相机画出平静的湖面、月光和倒映,并板书:两相和) 师:是啊!正是这月下湖面的平静、朦胧,才让我们感受到这湖光月色的和谐,在这句诗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师:这叫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 [本环节小结和过渡语]: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水是最平静的,诗人在一个清秋月夜欣赏洞庭风光,尽管遭受贬谪,但他并不失意伤感,形象的把洞庭湖面比作没磨的铜镜,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让我们感受到了演漾的月光和湖水吞吐的韵律,真美!接着诗人又将视线移向远方,让我们继续欣赏这美景,谁来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呢? 学习后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http://121.28.14.13/gushixxwz/mshiy/msy3.asp http://121.28.14.13/gushixxwz/mshiy/msy3.asp [诗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中翠绿的君山就像白银盘里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师:(出示实物)大家看,老师这有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色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师:在诗中谁是白银盘呢? 生:洞庭湖。 生:谁是青螺呢? 生:君山。 [本环节小结]:诗人这里再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他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真美!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再加上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比喻句,感受诗人新奇丰富的想象。 4、互评互议:http://121.28.14.13/gushixxwz/wshiq/hphy.asp 教师提示:主要从语句是否通顺,意思是否解释清楚,有没有错别字这几个方面来评价。想评价谁就点击谁的名字。没写完的同学可以参考别人的,再想一想,把诗意写完,最后在“互评互译”中点击自己的名字,查看别人给自己的评价,“返回释义页”修改,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整首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传输,互动学习,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思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诵读:诗人描绘的洞庭风光真是太美了!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诵读) 四、会意、诵读 信息整合谈感悟:点击“领会诗歌意境” http://121.28.14.13/gushixxwz/mshiy/msy3.asp 根据赏析和全诗的意思及两个提示问题,将所学信息整理合并, 然后写一写学了这首诗的感悟,写完后继续“互评”。提示问题: 1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 2在这首诗里作者运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别出心裁的跃然纸上,请你选择正确答案:http://121.28.14.13/gushixxwz/wshiq/xcsf.asp 学生选择正确答案,然后输入自己的感悟,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诗人想象丰富、胸怀宽广。http://121.28.14.13/gushixxwz/wshiq/wsj.asp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赏析,再加上两个提示问题将所学习知识有效地整理合并,不仅让学生开扩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情,突显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过渡语]:有了深刻的感悟,相信你一定能读得入情入境。哪位同学愿和诗人一起享受这月下的洞庭美景,请你来读读这首诗吧! (指名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莱新曾说诗歌是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悟性、灵性、创造性的极好教材,所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步入诗境,达到与诗人心灵沟通、感情交融。 [过渡语]: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我们学习古诗,目的在于深入感悟,多读多背积累语言。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歌。 五、积累 1、绘古诗:请你听着童声唱游《望洞庭》,将自己置身于这幅美妙的画卷之中,想象在这么美的夜晚,你是怎样欣赏洞庭美景的,两人一组,合作交流,说说你在洞庭的故事吧!同时也可以附上你满意的图画,这图画既可以是用我们网站上的图,也可以通过“附件”里的“画图”工具自己创作。 (播放童声唱游《望洞庭》,学生合作画图、讲故事,然后指名交流,配合屏幕演示)http://121.28.14.13/gushixxwz/jilei/hgs.asp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练说和电脑画图相结合的方式,多元解读,不仅激活了课堂,而且也让学生深入感悟,积累语言,展示了学生对古诗的个性解读。 2、诗书画赏析: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灿烂之花,我们矿区书法家协会的一些书法爱好者还有韩老师专门以《望洞庭》这首诗为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一些书法作品。 http://121.28.14.13/gushixxwz/jilei/sx sf.asp http://121.28.14.13/gushixxwz/jilei/sx sf.asp?index=1 http://121.28.14.13/gushixxwz/jilei/sx sf.asp?index=2 http://121.28.14.13/gushixxwz/jilei/sx sf.asp?index=3 师:看了这么多作品,相信你的笔尖一定会有所触动,课后请你工整规范的写一写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书法艺术不同字体的欣赏,丰富了课堂内容,陶冶了学生情操,也为他们书写规范字树立了榜样。 3、扩展阅读:与洞庭湖相关诗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题君山》,帮助学生归累积累。http://121.28.14.13/gushixxwz/jilei/kzyd.asp 六、总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诗人匠心独运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他想象丰富胸怀宽广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洞庭湖的确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点击“诗朗诵唱游 童声唱游”)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游览洞庭湖时,千万别忘了吟唱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学生在齐唱中,结束全课。 七、板书设计: 望洞庭想象丰富胸怀宽广青螺镜未磨白银盘 八、教学反思: 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优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重视朗读,在多元解读中抒情,营造了教师、学生、诗人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积累语言,注重对生命的感悟,通过精美的赏析和提示问题,将知识整理合并,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学生很自然地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在绘古诗中,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真情流露,与朋友刘禹锡的话别;图文并茂的相机板书,直观形象,为后面学生画古诗内容作了很好的范例。 总之,古诗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的空间,而多元化的积累则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我所讲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给予批评指正,让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里更好的发挥作用。谢谢! 信息技术也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知识和乐趣 ! 七、教师基本情况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省份 河北 学校 姓名 韩菲艳 第一小学 hfy5638056@126小学语文一级教13832392606 电子邮职称 电话 .com 师 箱 通讯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第一小学 050100 地址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语文《望洞庭》韩菲艳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2s70431t02ra61xnc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