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化学实验具有丰富的感观性,把握学生需要,优化化学实验,才能促进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化学; 实验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大凡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或到实验室上课或做演示实验,学生无不欣喜。对于一位初学者,不会不被镁条燃烧时产生的耀眼白光所吸引,不会不为因分子扩散导致“铁树开花”而叹服。即使是一位初步掌握基本化学原理的人,也不会不被有惊无险的氢氯爆炸所震动,不会不为绚丽夺目的铝热反应而惊讶。但如果仅仅以因现象变化多端,色、味、动、静俱全来吸引着学生,仅仅以“变魔术式”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带给学生感观刺激是远不能达到化学教学目标的。把握学生需要,优化化学实验,才能促进化学实验教学。
1 满足学生实验安全需要,引领学生步入实验殿堂
喜欢化学实验实际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喜欢“做”实验,一类是喜欢“看”实验。在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时,两类难以区别。但在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实验时,这两类学生则泾渭分明。分组实验时,就会发现学生存在着实验“主角”与“配角”,“主角”学生承担着大部分的实验操作任务,“配角”学生担任起实验的旁观者或记录者。如果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一次实验,我们会认为是配合默契,如果始终存在着并始终由同一个学生承担着同一个角色时,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遗憾的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后一种情况是占主要,即使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做一次,往往还有不少学生仍充当旁观者。
安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化学实验离不开玻璃仪器、火、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这些仪器与药品潜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有些老师没有把握好化学危险性与实验要求的度,没有把握好化学带给人类文明与使用不当造成的污染的关系,片面地把化学描述成带给人类灾难与危险的魔鬼,片面地把人类面临的污染等消极现象归咎于化学,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消极影响。有些老师为了严格实验纪律,有意或无意中夸大了实验的危险性,给学生造成“化学实验等同于危险”的错误认识。有些老师实验技能欠佳,实验失败导致实验事故发生,给学生造成伤害。
消除实验危险,给学生创造安全的实验氛围,保证学生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这方面,教师具有榜样作用。一位热爱化学实验,拥有良好的实验技能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安全心理是不可低估的。一位具备实验安全意识与处理实验事故的技能的老师,总能把握好实验安全教育的度,既重视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又会努力消除实验安全隐患,防患未然。
2 满足学生实验好奇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奥秘
为什么学生喜欢“做”化学实验,喜欢“看”化学实验?究其原因,源于人类的本性——好奇的需要。杜威认为儿童天生地具有四种本能需要,“探究或发现的需要”是其中之一。化学实验因其本身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不可预知性,很能吊人胃口;因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感观性,符合人类信息绝大多数来自视觉的心理特征。因此,化学实验总能引人入胜,哪怕那些对化学本身并不感兴趣,化学底子薄的学生来说,也不会轻易放弃化学实验。
在对化学实验如此情有独钟的学生面前,在保护好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奥秘,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需要层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