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D
6.①精准扶贫:选用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②汇聚多方力量:需要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③发展产业:注重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④树立贫困户信心: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⑤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杜绝形式主义,改革规范考核管理制度。 7.B
8.①内容上:《板桥家书》中的话介绍了炒米的普遍、方便和吃法的多样性;②结构上:文章开头以《板桥家书》中的话引出下文对炒米的叙述;③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吃炒米这一风俗具备雅趣。 9.①“浪漫主义的夜晚”表明“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这符合儿童的猎奇心理。②对于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焦屑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这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③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超脱。 10.B 11.D 12.A
13.(1)况且潞王府离楚地很远,不如向有关部门征收赋税(不如让有关部门代为征收赋税),(然后)转送给潞王府。
(2)他请求尽早设立皇储,谨慎选拔辅臣,赶快进行考试选拔,皇上都不予回复。 14.D
15.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7.C 18.B 19.A
20.⑴标题:《错位》《咄咄怪事》《如此教育》……(能符合漫画的整体内容即可。) ⑵寓意:讽刺违背规律的只重智育而忽视做人的功利主义教育现象。(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
21.梦想如春风,给人美的享受;梦想如雨露,滋润人的心灵,给人以力量;梦想如清泉,纯洁而美好,给心灵以洗礼;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插上梦想的翅膀去追寻诗意的远方。 22.慕彼之风 静待汝归
孔子云:“谦谦君子,幽幽如兰。”金庸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之音犹如万千钟磬齐鸣般响彻云霄,然而这曾经备受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如今却已稀缺,时代之下,静待其归!
“君子如玉”“谦谦君子”“君子不器”,这是古时人们的终极信仰,是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不只是人们对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更是对个人价值的永恒追求。“君子品格”于社会各阶层之中均有之。在那个交通水电极其不发达的社会里,精神支柱就显得尤为重要,四民异业而同道,靠的不只是小农经济的基础,更多的是共同的价值追求。“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万古长河中,先人们将君子之风化作一颗明珠,久居于心,不被尘锁,不为世扰,照其前行之路,护其内心山河。
再观当下,“重庆公交坠江”惨案暴露了多少人人格的缺陷?中国的君子品格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我想,时代纵变,君子品格不能丢,尤其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赋予“君子”以现代内涵,成就“现代君子”。
“现代君子”自然有其现代阐释,但不管如何阐释,我想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也就是说“现代君子”是在“古代君子”基础上发展而来,一脉相承,不应割裂的,还应葆有古代君子那份谦逊、坚韧的格局,心怀天下。现代君子应当继承前人之志,将君子之风发扬光大,更应将其深融于时代之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领路人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当我们怀揣使命,肩负重任时,我们便会对一切工作追求极致的完美。这份追求应是现代君子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心在一艺,其艺必工”,现代君子应当发扬“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追求大国荣光,葆有苛求完美的心态,如此在平凡的岗位上亦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正如“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也都可成为君子。
如若人人皆可做到如此,那我们离心中的大同社会还会远吗?离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昂首于世界,还会远吗?君子的品格在当代绝不应被束之高阁,它也绝不是常人触不可及的人格,相反,它于过去、于现在、于未来,都以一种鲜活的方式,长存于精神之中,从未淡去。若有朝一日,中国特色的君子品格被我们永久地存封于史册之中,我们又以何种方式来证明我们是炎黄子孙?
雄关漫道路远兮,君子之魂未离。纵路漫漫其修远兮,君子兮初心不易。 愿君子之风,回归你我。
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增进我们的数据安全感,是“大数据时代”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然而,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一些APP(手机软件)在“偷听”说话,并进行相关推荐;在国外,“脸书”等也陷入“窃听”用户的质疑中。
不过,尽管有关推测很多,但大都还未证实,业内专家也观点不一,呼唤监管部门给出权威说法。换句话说,权威的声音慢一拍、行动迟一步,用户数据安全感就少一分。与此同时,相关手机软件接连“喊冤”,均保证只会合法合规地获取和使用用户信息。即便如此,许多用户的担心还是无法打消,因为互联网公司此前滥用大数据的行为并不少见。实际上,这种不信任的源头,在于手机软件获取用户信息权限的模式。当用户注册某个手机软件时,就会弹出要求用户授权各类信息权限的条款,包括通讯录、麦克风、地理位置等。这种情形下,用户要么接受“霸王条款”,要么被“隐形套路”,否则就无法使用手机软件。没有选择权——个人信息第一道关口的失守,是用户缺失数据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今天,数据价值堪比石油,引得商家“争抢”,是因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已经被算法包围。企业利用算法挖掘分析用户数据,可以精准判断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精准“推销”产品、谋划产业布局。但是,对用户而言,乐也算法,忧也算法。乐的是算法带来服务个性化,忧的是算法提供的服务“太精准”。一旦数据泄露或者被滥用,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也可以从过去的“误打误撞靠运气”变得“精准定制有底气”。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正是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捍卫数据安全,就是在守护美好未来。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把关,不仅要养成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习惯,而且还要在发现隐私被侵犯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近日,一位法律人士发现“抖音”“多闪”等手机软件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向他精准推荐了多位“好友”,便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起诉并获立案。企业亦如是,如果不是目光短浅,便一定能看得清,一旦安全事故的“灰犀牛”来临,商家将丧失更多用户;只要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商业前景就会受到挑战。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才是明智之选。以制度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形成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监管网络,方能阻断窃取隐私的“不法之手”。
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这意味着我们将告别个人信息保护分
散立法的状态。未来,有了专门法律做“靠山”、各方合力当保障,企业非法收集、滋用数据的“灰色空间”将越来越小,用户的数据安全感也将越来越实。
(姜赟《共同守护数据安全》,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相关手机软件都保证不会违背法规获取和使用用户信息,不少用户还是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B.强行套取个人信息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若不接受“霸王条款”就无法注册和使用某些手机软件。 C.免受骚扰、杜绝网络诈骗和规避所供服务“太精准”是用户高度重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D.互联网公司和商家、企业只有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才是明智之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网友对手机软件的担心,引出本文的中心议题“如何增进我们的数据安全感”,可谓发人深省。 B.文章第二段运用例证法,剖析了用户缺乏数据安全感的原因在于手机软件获取用户信息权限的模式。 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法,从积极和消两个方面论述了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D.文章采用层进式行文结构,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问题,给企业、用户和监管部门以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给出明确的权威说法,即使信息监管的行动慢一点,用户也会有数据安全感。 B.以制度构建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监管网络和立体防御体系,就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C.若有个人信息保护法,企业将不可能非法收集、滥用数据,用户也就可以获得真切的数据安全感。 D.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把好信息关,注意安全使用手机软件,还要在隐私被侵犯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生在北京,最早的时候家里住在平房区里面,大家可能认为平房就是四合院,其实不是,真正的四合院非常宽敞且错落有致有排布标准的平房建筑,而我小时居住的地方最多叫做大杂院,人口密度大、环境恶劣。那时候北京城没有几栋楼房,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敢想象自己能住进楼房。
后来开始有了简易楼和红砖楼两种楼房,这两种楼房建造速度较快又结实耐用,很受老百姓喜欢,我家十分幸运地分到了一套红砖楼房,记得第一次站在阳台上我发现自己可以看得那么远,兴奋无比。与此同时小区环境也有了质的改变,开始有小花园,花园里种上参天的松树,夏天的晚上许多楼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会围着小花园溜上几圈,唠唠家常。
再后来北京开始盖商品房了,楼层也越来越高,因为家里人口不断增加,原来的老房子开始不够用了,于是,决定买一套商品房。商品房比原来的红砖楼住的更加舒服更加安全,有地采暖、有物业、有门禁系统、还有保安24小时巡逻。
(摘编自《百家号·从住房看改革开放40年变化》2018年11月28日)
材料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1日)
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及“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一个完整整体,不可割裂来看待和理解。“房住不炒”提供了思路,住房制度的建设要求指出了发力方向,“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最终目标。“房住不炒”,除了加强住房需求的管理和调控,包括坚持限购限贷、降杠杆、遏制商品住房过快流通来平抑炒作之风、让房子变得难炒外,更主要是标本兼治,从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让一部分房子变得不可炒、无炒作价值。可以增加住房供应品种,分流住房需求和投资性需求,针对刚需者提供只能住不能炒的房子。比如2017年北京推出的共有产权房,即可长期居住,但限制转让,只能内部流通,大幅度降低了牟利空间,真正是面向自住型刚需者,是实现“房住不炒”的一个有益探索,已经在社会舆论中产生良好的反响,对于推动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结构性改革产生很大的示范作用。在引导共有产权房这类新型品种的住房向“房住不炒”发展的同时,也要探索落实“多主体供给”,可以尝试引入社会组织和机构成为供给主体,政府逐步退出直接供给。政府更多的责任是作为政策提供者、规范制定者和市场管制者的角色,出现在共有产权房等新型住房品种的供应体系中。还要牢记,无论“房住不炒”,还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归根到底,都是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服务,要以这个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摘编自《人民论坛》2018年2月28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其中2014年增长44880亿元,其后增长速度放缓,2018年增速呈现回升趋势。
B.2018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是2014年以来最高的一年,达到61808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近1.7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4.5%。
C.2014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9.1%,其后四年,比上年增长起伏式下滑,2017年滑到底谷后,2018年又有新的提升。
相关推荐: